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黄滔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中种种经历的感慨。
"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这两句表明诗人每当想起家乡的山峦时,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早已决定要回到故乡,在那片熟悉的云雾中安度晚年。
接下来的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描述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景:银河(即银河星系)在人间看来变得混浊不清,而桂花的香气在明亮的月光下更加芬芳。这两句通过对比,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追忆,尽管没有了冬日的霜雪和翠绿的竹子,但依然可以在那里找到鲸鱼(传说中的大鱼)和青萍(水生植物),这些都是诗人记忆中家乡独有的标志。
最后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表达了诗人对一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遗憾。这里的“三千九万”是形容经历的事情非常之多,而“南华说北溟”则是一种比喻,指的是无法将南方华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国家统一或文化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已表隋珠各自携,更从琼殿立丹梯。
九华灯作三条烛,万乘君悬四首题。
灵凤敢期翻雪羽,洞箫应或讽金闺。
明朝莫惜场场醉,青桂新香有紫泥。
六曹三省列簪裾,丹诏宣来试士初。
不是玉皇疑羽客,要教金榜带天书。
词臣假寐题黄绢,宫女敲铜奏子虚。
御目四篇酬九百,敢从灯下略踌躇。
洞门穿瀑布,尘世岂能通。
曾有游山客,来逢采药翁。
异花寻复失,幽径蹑还穷。
拟作经宵计,风雷立满空。
平生爱山水,下马虎溪时。
已到终嫌晚,重游预作期。
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
翻译如曾见,白莲开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