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道中书怀(其二)

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

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

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

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儒生不懂得变通,只知朗诵过时的言论。
当世人对此已司空见惯,以嘲笑和戏谑的态度对待。
江水滚滚东流,一去不回头,何时才能重现虞舜时代的繁荣?
祭祀用的死羊确实无用,但礼仪的精神或许还能留存。

注释

儒生:指儒家学者,重视经典学习。
变:变化,适应时代。
陈言:旧有的、过时的言论。
熟见之:常见,熟知。
嬉笑:嘲笑,戏谑。
排拫:排斥,嘲笑。
江流:江水,比喻历史潮流。
虞轩:虞舜时期,古代理想社会的象征。
饩羊:祭祀用的死羊,象征形式主义。
诚:确实,实在。
傥:或许,也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经典的执着和现实中的冷漠态度。"儒生不知变,区区诵陈言"表达了儒家学者们对传统知识的坚守,但这种坚持已变得狭隘和陈旧。"时人熟见之,嬉笑相排拫"则是社会上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对这些旧有的东西不再重视,甚至以此为笑谈。

诗中的“江流去不返,何时复虞轩”用自然景物比喻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历史的难以重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再度的无奈和怀念。"饩羊诚无用,礼意傥可存"则是说尽管祭祀之羊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那种尊崇传统、保持礼节的精神依然可以保留。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传统价值观被边缘化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体悟。通过这种表达,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个人的无力感和时代变迁带来的悲凉情怀。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剑门行

两崖夹道立削铁,涧水悲鸣浅飞雪。

上有石城连天横,剑戟相磨气明灭。

出门下瞰山盘纡,石磴斗落十丈馀。

敌来仰首不得上,百万渠能当一夫。

井蛙未识河山广,分明到此生狂想。

岂知天险乃误人,祸首子阳终衍昶。

渭水秦川指顾中,剑门空复老英雄。

传檄将军真得意,落星愁杀卧龙翁。

形式: 古风

峡中歌

峡中翠壁何峥嵘,排空百雉如层城。

重楼复道明丹青,神剜鬼刻斧凿精。

呀然裂入兀不崩,飞流罅出悬珠璎。

旌旆夹道缤逢迎,霜锋雪锷立万兵。

奇峰十二剑削成,真赝等好不可评。

天柱拔立千仞擎,团团石骨莹玉冰。

傍有岩穴半开扃,飞仙之宅凝神清。

虾蟆下饮腹不盈,背负阴壑深窈冥。

金碧满洞层云生,泓泉泠泠琴筑鸣。

林端黄牛老不耕,滩回白日随人行。

石马只耳梦偶灵,神祠箫鼓何铿铿。

江流万古郁不平,四时雷霆风雹声。

天垂匹练相回萦,日月避隐韬光明,朝云暮雨犬吠晴。

山腹人家真画屏,亦有竹阁连松亭。

褰裳可登呼可应,但愁蛮语无由听。

我来溯峡才几程,所见如许心骨惊。

阳台滟滪次第经,磨砺笔锋吾敌勍。

形式: 古风

庭下小桧

苍苍岁寒姿,凛凛凌云干。

何为事蟠蹙,充君眼中玩。

翔鸾与偃盖,不如沟中断。

高冈有同根,天风拂河汉。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毗陵龚君以崇见投古风思致不凡依韵答之(其一)

驱车适古道,道古世已今。

翳翳逃空虚,幸有跫然音。

欢言指万里,握手再沈吟。

得无霜露繁,恐复江汉深。

我闻道渴者,朵颐望梅林。

至味难诳口,达士多远心。

天渊本旷荡,鸢鱼各飞沈。

相期昆崙颠,弄月鸣瑶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