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愁

愁逐西风动,伶俜祗自怜。

家贫缘累重,学陋欠师传。

白发还生矣,青毡尚杳然。

高山流水调,何日奏朱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愁绪随着西风飘荡,孤独的我只是自我怜悯。
家境贫困是因为负担沉重,学问浅薄又缺少良师传授。
白发已经开始增添,青色的书案却依然空寂。
如同高山流水般的音乐,何时能再次弹奏在红丝琴弦上。

注释

愁:忧愁,烦恼。
逐:追逐,跟随。
伶俜:孤单,无依无靠。
怜:怜悯,同情。
缘:因为,由于。
累重:负担沉重,艰难。
学陋:学问浅薄。
欠:缺乏,不足。
白发:指年老的白发。
生:生长,增加。
青毡:古代学子铺在地上的青色垫子,象征学业。
杳然:渺茫,不见踪影。
高山流水调:典出《列子·汤问》,形容知己相知的音乐。
朱弦:红色的琴弦,古代常用以装饰名贵的琴。

鉴赏

这首诗名为《新愁》,出自宋代词人王柏之手。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忧愁和无奈的情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

"愁逐西风动,伶俜祗自怜。" 这两句开篇便以“愁”为主体,借助西风来传递这种情感,显示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忧虑之情。而“伶俜祗自怜”则更添几分自我怜悯之意,仿佛作者对自己的境遇感到无比的同情。

"家贫缘累重,学陋欠师传。"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作者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家庭贫穷,各种忧虑如山积压;另一方面则是不满意的学业成就以及对未能继承先师遗风的自责。

"白发还生矣,青毡尚杳然。" 这两句则是作者内心苦闷的一种外在写照。白发代表了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而“青毡”常指远行者的毡靴,“尚杳然”意味着旅途依旧遥远,未有止息之日。

"高山流水调,何日奏朱弦。" 最后两句通过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观来抒发胸臆,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去演奏生命之曲,但却又感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

整首诗语言朦胧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个人困顿命运的感慨和自然景物的联想,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瑞香

呈外来香国,琼敷四出葩。

娇姿不受暑,睡思却便茶。

心里藏金粟,枝头簇紫芽。

长安厌歌舞,还肯到侬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蜀葵韵

亭亭弱干袅新凉,露浥精神导太阳。

紫粟绿房医士宝,黄裳紫袂道家妆。

宗华衣锦趋炎昼,蜀本镕金耐素伤。

千古无人歌实德,骚人只解逐馀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遣兴

初向坡头下,风霜入鬓毛。

味长濡竹简,焰短沃兰膏。

家与人俱瘦,年随气转高。

朱颜无药驻,窗下勿徒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端平乙未新元

台历更新德未新,读书未济腹中贫。

屡因快意行来错,却向閒中认得真。

性性不忘千圣旨,惺惺毋欠满腔仁。

荣枯冷暖自消长,但见流行总是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