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诗戏作

公诗句句写胸臆,一滴冰成大海翻。

方皋牝牡无定相,曼倩滑稽有至言。

扫除李杜刍狗语,出入鬼神傀儡门。

异代或疑后身在,告终此地招其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对苏轼(东坡)诗歌的品鉴与戏作。诗中表达了对苏轼诗歌风格的独特见解和高度评价。

首先,“公诗句句写胸臆”,赞扬了苏轼诗歌直抒胸臆的特点,每一句都充满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这种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使得苏轼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性。

接着,“一滴冰成大海翻”,运用比喻手法,形容苏轼的诗歌如同一滴冰水,却能激荡起大海般的波澜。这不仅指出了苏轼诗歌的影响力巨大,也暗示了其作品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情感力量,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广泛共鸣。

“方皋牝牡无定相,曼倩滑稽有至言”这一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赞美了苏轼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方皋牝牡无定相,意指事物的面貌和性质并非固定不变,而曼倩滑稽有至言,则表明苏轼在幽默风趣中也能触及到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真理。

“扫除李杜刍狗语,出入鬼神傀儡门”则对比了苏轼与李白、杜甫等前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强调了苏轼诗歌的独特性和超越性。李杜的诗歌虽为经典,但苏轼的创作则更加自由不拘,既能在人间琐事中发现诗意,也能在超脱的境界中与鬼神对话,展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思想深度。

最后,“异代或疑后身在,告终此地招其魂”表达了对苏轼诗歌永恒魅力的感慨。即使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或许会怀疑苏轼是否是自己的后世化身,但他的诗歌精神和艺术成就,无疑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吸引着后来者不断探索和追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苏轼诗歌的品鉴,不仅展现了唐顺之对苏轼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他对苏轼诗歌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其一)

枯木寒岩亦未真,走盘珠子自精神。

三餐煮籺一生事,屡岁斋僧几万人。

铸冶金容瞻气象,圆通天眼悟根因。

欲上伏牛心未了,了心应待再来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其二)

不事镢头不坐禅,扬眉瞬目见雄谈。

净体发须元不碍,炼心妻妾宿曾参。

殿压沧溟功九仞,炉开色相佛千龛。

年年航海精诚在,垂没魂还到海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喇嘛翠峰老僧挽诗三首(其三)

自愧迂儒厌俗荤,每游香室藉思熏。

别来常似一臂失,话久宁容六耳闻。

人去忽惊函谷履,锡飞无复海东云。

怜君铸佛经千亿,欲借余铜一铸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钱心渔挽诗

心渔先生不可见,尚忆吹箫卧草堂。

垂纶老作江潭客,得姓元从吴越王。

贫病一生心自足,云山千里兴难忘。

更闻治命真堪纪,人世空矜石椁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