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其二)

无学庵中老,平生百不能。

忖思多幸处,至老得为僧。

形式: 偈颂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圆玑的《偈二首》之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

“无学庵中老”,庵,即为僧侣居住的寺庙或小屋。诗人以“无学”为庵名,暗示自己在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领悟,直到年老仍未能完全参透佛法的奥义。这句透露出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修行之路漫长而艰难的感慨。

“平生百不能”,“百不能”在这里并非指具体的技能或知识,而是泛指各种能力。诗人以此表达自己一生中未能掌握或实现的事物众多,充满了遗憾和无奈。这不仅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追求难以圆满的深刻理解。

“忖思多幸处”,忖思,思考之意。诗人在此转折,从对自己的不满转向对生活中幸运之处的反思。他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许多未能达成的愿望和遗憾,但仍然存在着值得感激和珍惜的时刻。这种转变体现了佛教中“苦乐相倚”的哲学思想,即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存的,无法完全分离。

“至老得为僧”,最终在老年时得以成为僧侣,对于诗人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一种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修行生涯的肯定,也蕴含着对晚年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修行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它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关于自我反省、接受无常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哲学理念。

收录诗词(3)

释圆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张无尽因续成诗

野僧窿客下烟岚,试问如何是翠岩。

门近洪崖千尺井,石桥分水绕松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栖贤开先寺

三峡飞梁如卧龙,苍藤碧蔓挂长松。

煮茗窗前清众会,读书岩下古人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澹山岩

门开岩底洞沈沈,窦乳云泉矢路深。

香石峭峰千载异,龙潭幽穴四时阴。

僧居筑室随高下,客到留小见古今。

南出零陵一舍地,清潇堤上好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示寂偈

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

白云散尽千山外,万里秋空片月新。

形式: 偈颂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