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三)

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

醉后忘我身,安得忧可忘。

我饮初不多,不可无一觞。

平生难为酒,甘醴断不尝。

要与水争色,仍复菊敌香。

气盎春午花,味凛秋旭霜。

三杯合自然,一滴诣醉乡。

朅来困行役,名酒安可常。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

酒味何必佳,一醉径投床。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酒名为忘忧之物,未能完全发挥其功效。
喝醉后忘却自我,哪来的忧虑能遗忘。
我起初饮酒不多,但总需浅酌一杯。
一生中难以常饮,甜酒也从不品尝。
我要与水比色泽,还要与菊花争香气。
酒气充满春天午后的花朵,味道如秋天早晨的霜冻。
三杯酒融入自然,一滴也能通往醉乡。
长久以来,旅途劳顿,名酒岂能常伴。
甘甜淡雅都不挑剔,强烈芳香怎能抵挡。
酒味好坏并非关键,只为一醉倒在床上。
只要有酒可饮,不醉也无妨。

注释

忘忧:使人忘却忧虑。
所长:酒的功效。
我身:自我。
甘醴:甜美的酒。
水争色:与水比颜色。
菊敌香:与菊花比香气。
朅来:久别归来。
行役:旅途劳顿。
芳冽:芳香浓烈。
径投床:直接倒在床上。
但令:只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饮酒忘忧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了对酒的喜爱以及通过饮酒来暂时逃避现实的愿望。诗中“酒名忘忧物,未尽酒所长”一句,直接点出酒在诗人心中的作用,即用以忘却烦恼。但接下来的“醉后忘我身,安得忧可忘”则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不得不面对的情绪。

“甘淡俱不择,芳冽那得将”表明诗人对于酒的选择不是很挑剔,只要是酒,无论其好坏,都愿意饮用。这种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放纵和无所谓。

“但令有可饮,不醉亦何妨”则表达了即便没有醉,能够有酒可饮,也是诗人的一种满足。这一句增加了一份从容不迫的意味,使得整首诗的情绪更加轻松和自在。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颇具生活情趣和哲理思考的诗作。通过对酒的描述,诗人传达了自己对于现实与逃避之间微妙关系的感悟。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二)

野践得幽咏,不吐聊自味。

健步忽传呼,云有远书至。

开缄祗暄凉,此外无一事。

奇怀坐消泯,追省宁复记。

方驩遽成闷,俗物真败意。

山鹊下虚庭,对语含喜气。

一笑起振衣,吾心本无滞。

形式: 古风

正月三日宿范氏庄四首(其一)

开岁又涉三,我征良未休。

沙行地一平,百里纵遐眸。

景穆物自欣,碛迥情反愁。

中田缅云庄,聊复税我辀。

追程有底急,行急能至不。

三峰从何来,骏奔若鸣驺。

当户不忍去,裴回为人留。

对之成四友,呼酒与献酬。

我醉山自醒,相忘却相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其六)

已赐仪鸾锦坐蒲,起来再立听传胪。

君王欲劝群臣酒,宣示天杯一滴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

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

南来何曾识此寒,便恐明朝丈深雪。

今朝幸不就船行,白浪打船君更惊。

只是山行也不好,笋舆寸步风吹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