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固庙

凿凿龙虎死,集灵壮高居。

其阳播江涛,其阴蓄澄湖。

井固不可改,邑亦何尝殊。

但感岁月迁,流入楣间书。

重来二十年,旧碧眼欲枯。神在不可亵,下山仍踟J。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揭祐民的《永固庙》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永固庙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凿凿龙虎死,集灵壮高居”以“龙虎死”象征历史的更迭,庙宇依然屹立,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地位。“集灵壮高居”则赞美了庙宇的雄伟壮观,仿佛聚集了天地之灵气。

“其阳播江涛,其阴蓄澄湖”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庙宇周围环境的壮丽与宁静,阳面江水奔腾,阴面湖水清澈,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之美。

“井固不可改,邑亦何尝殊”表达了对庙宇所在之地不变的肯定,即使时间流逝,环境变迁,庙宇和周围的城镇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地方文化的稳定性。

“但感岁月迁,流入楣间书”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如流水般在庙宇的门楣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这些痕迹是时间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重来二十年,旧碧眼欲枯”描述了诗人再次来到此地时的感受,二十年的时间似乎让眼前的景象变得陌生,甚至有些苍老,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过往记忆的怀念。

“神在不可亵,下山仍踟蹰”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庙宇中神圣之物的敬畏之情,即使离开,心中仍充满犹豫和不舍,体现了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文化和信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40)

揭祐民(元)

成就

作品:《盱里子集》。

经历

性伉直。泰定帝时为邵武经历,有能声。好游。尝北至燕赵,东抵辽。遇故都遗迹,必徘徊悲歌而去。

  • 号:盱里子、晚号希韦子
  • 籍贯:广昌

相关古诗词

南山泉

南山有泓泉,濯濯清不浑。

下有到地株,上有号云猿。

积石从西来,岁久根遂蟠。

如何百年后,雕凿加钻刓。

我恨来最迟,不见真气完。

万物自有弊,至理难穷言。

形式: 古风

登凤凰台

西风扫建业,六朝倏更代。

孤凤何年来,高台此留待。

唐家日方中,忧昃深感慨。

宗臣裂肝胆,片语到今在。

痴云起大荒,事业果颠沛。

遗吟所镌磨,岁月又屡改。

梁园后悲秋,草草作南内。

登台渺八顾,潮落石头碎。

祸乱有本原,臣子出忠爱。

夜深挹长庚,江月为谁对?

形式: 古风

西风碍长养

西风碍长养,冷气移当暑。

河北饥未赒,燕中久无雨。

传言山东地,亦有流冗故。

细民辄疵疠,天意肯回互。

犹闻客子船,买口向南去。

饥馑事关天,肯使为利赂。

南人多暴殄,米粟易珠土。

此理焉可常,翻覆随朝暮。

曩岁江浙间,眼见吁可惧。

长愿四序平,秋香熟禾黍。

形式: 古风

泰山发秋潦

泰山发秋潦,东鲁数州没。

及兹黄河交,南徐更汤割。

我乘归船来,引缆行木末。

高原尚为沈,低土焉得遏。

夜来泊溪岸,寒螀啼冷月。

鸿雁无宁宅,蛟蜃有深窟。

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烂物。

客中视此意,忧事贯华发。

茫茫下双洪,寥落寸心掇。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