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繁枝缀玉。
开朵朵九出。飞琼环簇。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
素质粲然幽独。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
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
恐后时、重谪人间,只剩把铅华妆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上瑶池仙境的图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仙气。开篇“天中树木,高耸玲珎”一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那里的树木不仅高大,而且精致美观,如同琉璃一般。“向濯缨亭曲”则是对这个仙境中亭台楼阁的描写,给人一种柔和、优雅之感。
“繁枝缀玉。开朵朵九出。”这里的“繁枝”指的是树木茂密的枝条,而“缀玉”则让人联想到那些枝条上挂满了如玉般晶莹剔透的果实或花朵。“九出”可能是指瑶池中仙桃或其他灵果,这些果实不仅美丽,而且可能具有长生不老的神效。
“飞琼环簇。”这一句则是在描绘天界中的景象,琼玉般的云气在空中盘旋,形成了一种祥瑞之气。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这里提到的“唐昌”可能是指古代某个地方或某个时期,而“玉女”则是天界中的仙女,她们来到人间是为了送走春天的脚步,同时也预示着夏季的到来。“更月夜、八仙相聚”则是在描绘一个仙境中仙人们在明亮的月光下欢聚的情景,充满了神话色彩。
素质粲然幽独。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这几句诗转换了语境,从天上仙景转到了人间的现实。诗中的“我”是一位旅途疲惫的客人,再次游历到江淮一带,寻访着曾经听闻过的瑶池琼英,但发现那棵神木已经倾倒了,只剩下一些残留的枝条和干枯的花朵。诗人细细嗅着这些遗迹,依然能感受到微弱但清新的香气。
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恐后时、重谪人间,只剩把铅华妆束。这最后几句是在表达一种担忧和急迫的心情。诗中的人物似乎在感叹,如果不趁早返回天界,可能会错过什么重要的时刻或机会,而这次离别后,再次回到人间时,恐怕只剩下一些遗憾和无力的装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上瑶池仙境的描绘,以及对人间现实与仙界美好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之美的向往。
不详
潋滟湖光绿正肥。苏堤十里柳丝垂。
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
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卮江海蛟□,□□母子悲。
□□□□□,□□□征诗。
江上城低烟树红,江潮西去几时东。
吴王花草随春暮,禹会楼台入梦空。
万里孤云留夕照,千年遗恨诉秋风。
凤凰飞去无消息,漠漠遥岑烟雨中。
旅食京华岁月多,圣贤事业竟如何。
明年伫听泥金报,闲把关雎独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