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

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

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

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翻译

随着青春的脚步临近,我尝试寻找红色的花朵,多年以来我们之间少有联系。
在微风中短暂驻足,仿佛初次相见,心中那份情感如同旧识般熟悉。
为了她,我几乎疯狂,但仍珍爱着心中的情感。
我将这份情感传达给春天之神,恳求怜悯我的孤独与寂寞,无需约束或束缚。

注释

渐近:接近。
青春:年轻时光。
红瓃:红色的花朵,可能指代爱情或某种象征物。
经年:多年。
疏隔:疏远隔阂。
小立:短暂停留。
恍然:忽然,好像。
初见:初次见面的感觉。
相识:熟悉的感情。
颠狂:极度兴奋或痴情。
芳心:美好的心灵,这里指爱情。
爱惜:珍爱。
东君:古代对春天之神的称呼。
乞怜:恳求怜悯。
愁寂:孤独寂寞。
勒:约束,控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和情感交织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柳梢青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渐近青春,试寻红瓃,经年疏隔" 这几句表明诗人在接近青春的季节中,试图寻找那些曾经繁盛但如今已经稀疏的美好事物。这里的“红瓃”指的是花开时的鲜艳色彩,而“经年疏隔”则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距离感。

"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在微风中站立,仿佛对眼前的景象有了一种突然的、像是旧友重逢的情感。这里的“恍然”一词,用来形容那种迷离恍惚之感,增添了一份超越常情的美感。

"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 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之情。即使在这种对美景色的追求中,也不愿意过于极端,只希望能够适度地享受和保持这份美好。

最后两句 "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须要勒" 则是诗人将自己的这种情感传达给“东君”(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物或象征),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怜悯这份在孤寂中产生的情愫。"不须要勒"则强调了一种自然流露,不需要过多的约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和孤寂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柳梢青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步绕西湖,兴馀东阁,可奈诗肠。娟娟月转回廊。

悄无处、安排暗香。一夜相思,几枝疏影,落在寒窗。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其一)

屋角墙隅。占宽闲处,种两三株。

月夕烟朝,影侵窗牖,香彻肌肤。群芳欲比何如。

癯儒岂、膏粱共途。因事顺心,为花修史,从记中书。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步观察生辰二首(其十三)

槐夏风清。霁天欲晓,武曲增明。

元是今朝,曾生名将,力佐中兴。朝家息马休兵。

享逸乐、嬉游太平。忧国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瑶觥。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柳梢青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形式: 词牌: 柳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