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四年春戊申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战乱之后,只剩下几架残破的书,我还是依恋着山前我的小屋。
渐渐习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人少了也更让我感到欣喜,对着镜子只能空叹等待白鹤的书信已不再。
孤岛上的池塘春水涨满,午后初晴,花丛中韵致更显清新。
我尽情歌唱,自在逍遥,逃避名声已久,无需门前常常停着长者的马车。

注释

乱后:战乱之后。
烧残:毁坏,只剩下残破的部分。
数架书:几架书。
峰前:山前。
恋吾庐:依恋我的居所。
忘机:忘记世俗的纷争和机心。
逢人少:遇到的人很少。
览镜:照镜子。
空怜:徒然惋惜。
待鹤疏:期待远方朋友的书信,鹤疏在此代指书信。
孤屿:孤立的小岛。
池痕:池塘的水痕。
春涨满:春天水位上涨。
小阑:小栏杆,指花坛或花园的围栏。
花韵:花的意趣或香气。
午晴初:午后的晴天刚刚开始。
酣歌:尽情歌唱。
自适:自我满足,自得其乐。
逃名:逃避名声。
不必:不需要。
门多长者车:门前常停着长者的马车,象征访客众多或达官贵人的来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乱世之后的隐居生活。开篇“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明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

接着,“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自然环境,山水、花香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自由和快乐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反映出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选择的一种超脱与自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华下

箨冠新带步池塘,逸韵偏宜夏景长。

扶起绿荷承早露,惊回白鸟入残阳。

久无书去干时贵,时有僧来自故乡。

不用名山访真诀,退休便是养生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华下送文浦

郊居谢名利,何事最相亲。

渐与论诗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树密鸟冲人。

应念从今去,还来岳下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早春

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

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

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

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

中峰曾到处,题记没苍苔。

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台。

危松临砌偃,惊鹿蓦溪来。

内殿御诗切,身回心未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