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镇懒窝

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

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

向来南岳师,自谓极萧散。

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

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

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

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

径须烦二妙,对洗玻瓈盏。

形式: 古风

翻译

追求名声就该像鞭策自己,探寻真理也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对于名利和修道都不执着,觉得懒散反而更得自在。
一直以来,南岳的老师自认为生活悠闲散漫。
止住泪水却无从说起,客人来访也无法热情招待。
哪比得上懒散的日子,门外车辙常常满是尘土。
何妨放声歌唱,即使夜晚再短,也要点亮灯火。
天气寒冷,雪花仿佛要绽放,傍晚时分屋檐下黄云缭绕。
干脆邀请两位高手,一起清洗玻璃杯盏,共度时光。

注释

著鞭:鞭策自己, 努力追求。
访道:探寻真理。
三昧:佛教术语,指心神专注。
懒:懒散,不执着。
南岳师:指住在南岳的修行人。
款:款待, 热情接待。
懒窝:形容懒散的生活环境。
啸歌:放声歌唱。
径须:干脆, 应该。
玻瓈盏:玻璃杯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李仲镇懒窝》。诗中,诗人以李仲镇的“懒窝”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忙碌世俗的厌倦。首句“求名当著鞭,访道亦重趼”揭示了追求名利的艰辛,而“二边俱不住,三昧不如懒”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认为“懒”才是最高境界。

接下来,诗人提到南岳的僧人看似潇洒闲散,但其实也有烦恼,“收涕且无绪,客至那可款”,暗示了即使是出家人也难以避免俗事纷扰。然而,诗人推崇的仍是“懒窝”的生活,“争如懒窝高,门外辙常满”,意指懒窝虽简陋,却能远离尘嚣,门前车马稀少,自在逍遥。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懒窝中的生活情景:“殊不妨啸歌,秉烛苦夜短”,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能借啸歌排遣寂寞,夜晚的短暂也显得不再苦涩。最后两句“天寒雪欲花,屋角黄云晚”,以景结情,渲染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期待与好友共饮,洗盏对酌,共享这份清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懒窝”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简朴、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李深之西尉同年谈吴兴风物再用古城韵

李侯昔游吴,莲舟镜苍茫。

风鬟与雾鬓,共濯玻瓈光。

采花不盈舫,日暮云水香。

还登缥缈楼,罗襟酒淋浪。

卷箔纳星月,踏筵按伊梁。

安知有恨事,但恐蒹葭苍。

风吹落穷谷,草深麋鹿场。

高冈苦炎热,游子悲异乡。

尚喜简书省,期会无匆忙。

犹馀作诗苦,消瘦如东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澧阳江

顺流下沅江,溯流上澧浦。

水深兰芷寒,漂摇惮风雨。

采采不盈掬,何由寄远渚。

洞庭浮天白,遐瞩莽吴楚。

有怀独晤叹,橹声与人语。

暮夜即维舟,苍茫定何许。

形式: 古风

灵山口

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

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秋雨酿春泥,掀淖力扛鼎。

仆夫负隅哭,邂逅忧性命。

旧嗤子猷狂,夜半桨归艇。

方知兴尽处,顷步令人瘿。

形式: 古风

苏稽镇客舍

送客都回我独前,何人开此竹间轩。

滩声悲壮夜蝉咽,并入小窗供不眠。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