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
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
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安详自得。
“石脉绽寒光”与“松根喷晓凉”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清晨山谷间清冷的氛围,岩石和松根都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显露出它们特有的景象。
“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则描写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云母是一种质地细腻的矿物,用于装水可保持水的清凉;茯苓是中药材,用来漱口有清新之效。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体现出其对自然物品的细心观察和利用。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两句,分别描绘了一位行者(野客)在山中偶得茶水,以简易之法品尝自然赐予的佳趣;以及一位居住于此的僧人,则是寻找一块干净的地方以供休息。这些画面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尊重。
最后,“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宇宙之美的感悟。在这里,“安禅”指的是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而“孤月”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孤独而自在的境界。月亮位于天空的中央,既是诗人精神世界的映射,也代表了他对宇宙和谐统一的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禅意境界。
不详
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
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此山。
乐氏骑龙上碧天,东吴遗宅尚依然。
悟来大道无多事,真后丹元不值钱。
老树夜风虫咬叶,古垣春雨藓生砖。
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轩后红炉独铸成,藓痕磨落月轮呈。
万般物象皆能鉴,一个人心不可明。
匣内乍开鸾凤活,台前高挂鬼神惊。
百年肝胆堪将比,祗怕看频素发生。
九叠嵯峨倚着天,悔随寒瀑下岩烟。
深秋猿鸟来心上,夜静松杉到眼前。
书架想遭苔藓裹,石窗应被薜萝缠。
一枝筇竹游江北,不见炉峰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