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夜坐

空尘月落夜苍苍,还见枯桐下井床。

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

疏萤时映青灯灭,短发初沾白露凉。

鸿雁不知年岁恶,满天萧瑟自南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新秋夜坐》描绘了文徵明在秋季夜晚的所感所想,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微妙变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空尘月落夜苍苍”,以“空”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随着“月落”和“夜苍苍”的描绘,画面逐渐暗淡,给人以深沉而静谧的感觉。接下来,“还见枯桐下井床”一句,将视线引向一处特定的场景——枯桐树下的水井旁,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主人公可能身处乡间或较为偏远之地,为后续的情感铺垫。

“病里秋风惊已至”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透露出主人公身体不适的状态,秋风的到来似乎让疾病中的他更加敏感,感受到季节更迭的无情。紧接着,“坐来寒漏不禁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寒漏(古代计时工具)的滴答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悠长,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加重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疏萤时映青灯灭,短发初沾白露凉”两句,通过“疏萤”(稀少的萤火虫)与“青灯”(微弱的灯光)的对比,以及“短发初沾白露凉”(头发上沾染了清晨的露水,感到一丝凉意),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清凉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年华渐逝的感慨。

最后,“鸿雁不知年岁恶,满天萧瑟自南翔”一句,借鸿雁南飞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在困境中难以摆脱的现实。鸿雁的无知与自由,与主人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哲思意味。

整体而言,《新秋夜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文徵明在新秋之夜的独特体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个人命运与外界环境深刻思考的体现,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闻砧

明灭疏灯鉴薄帷,谁家?练夜迟迟。

惊回短梦千门月,不断秋风万里思。

岁晚江城还自急,天寒闺阁最先知。

高楼人静星河烂,正是霜华欲下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十一月六日初度与客饮散独坐诵太白紫极宫诗有感次韵

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

更阑客已散,夜色悽可掬。

起行照疏灯,履影不愧独。

百年已强半,大梦才信宿。

老作负辕驹,无疑我何卜。

圆影有盈虚,逝水无终复。

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倾覆。

岂无径路趋,思之亦云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新年至湖上饮茶磨山绝顶

楞伽春水玉浮天,茶磨晴岚翠扫烟。

坐喜湖山收宿雨,眼看梅柳入新年。

等閒陈迹还成古,老大欢悰不似前。

日暮刚风吹酒醒,始知身在碧云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赋瓶梅

断枝黏碧藓,残蕊叠冰纨。

未乏溪山韵,尤宜几格看。

移灯传壁影,垂箔护春寒。

应断西湖梦,东风在席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