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从叔

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

苦吟天与性,直道世将非。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

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三个不同的种族不被接纳,他长久以来还是平民身份。
他苦于诗才,这是天赋予的本性,但他坚持正直之道,却被世人视为异类。
夜晚,他像失群的大雁般忧郁地坐着,身处渔村的老者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作为一个儒者,他本应有所建树,只是命运使然,这并不是他的幸运时刻。

注释

三族:指不同种族或社会阶层。
当路:被接纳,受重视。
犹:仍然。
布衣:平民。
苦吟:艰难地创作诗歌。
天与性:天赋和个性。
直道:正直的道路,指坚守原则。
世将非:世人认为他是错的。
雁夜愁:夜晚如雁般忧愁。
痴坐:呆坐,深思。
渔乡老:在渔村的老者。
忆归:怀念家乡。
为儒:作为儒者。
皆可立:本应有所成就。
自是:显然是。
拙时机:不适合的时机,命运不佳。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不满,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社会正道的渴望。"三族不当路,长年犹布衣"描绘了一种被世俗所摒弃、不得志的状态,三族指的是家族中的父母兄弟,而不为世人接受则意味着诗人的才华未被赏识,长年的清贫生活更是对这种境遇的深刻写照。

"苦吟天与性"一句,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法则和人类本性的沉思,这里的“苦吟”传达了一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而“直道世将非”则表明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认为世界的运行与理想中的正道相去甚远。

"雁夜愁痴坐,渔乡老忆归"这两句通过描写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传递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雁夜"指的是秋天大雁南迁之夜,这里借以表达心中的寂寞与孤独,而“渔乡老忆归”则是对远方家园的深切思念,渔人即渔夫,居住在水边的人们,这里的“渔乡”暗指故乡。

最后两句"为儒皆可立,自是拙时机"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学(即孔孟之道)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承认自己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感到自己的才华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展现。"为儒皆可立"指的是儒家思想能够给予人们正确的行为准则,而"自是拙时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和不适应。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一种知识分子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矛盾心态。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寄同人

尽与贫为患,唯余即不然。

四方无静处,百口度荒年。

白发生闲事,新诗出数联。

时情竟如此,不免却归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李溥

如我如君者,不妨身晚成。

但从时辈笑,自得古人情。

共莫更初志,俱期立后名。

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舍弟

世乱信难通,乡心日万重。

弟兄皆向善,天地合相容。

大野阴云重,连城杀气浓。

家山白云里,卧得最高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寄诗友

别来春又春,相忆喜相亲。

与我为同志,如君能几人。

何时吟得力,渐老事关身。

惟有前溪水,年年濯客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