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赵庐州送淮白(其二)

淮泗曾经禹决馀,斯民无复惧为鱼。

鱼枯却识江南岸,应有临渊羡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翻译

淮河和泗水曾饱受大禹治水后的余波影响
这里的百姓不再担心再次成为水中的鱼

注释

淮泗:指淮河和泗水,古代中国的两条重要河流。
禹决:大禹治水,古代中国的一次著名水利工程。
斯民:这里的人们,指淮泗流域的居民。
惧为鱼:害怕再次遭受洪水,像鱼一样被淹没。
鱼枯:比喻生活困苦,如同干涸的鱼。
江南岸:指相对安全的陆地,与之前的水患形成对比。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遂所作,名为《送淮白》其二。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体现了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淮泗曾经禹决馀,斯民无复惧为鱼。" 这两句诗,通过提及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于水患的克服以及生活安全的获得。这里的“淮泗”指的是淮河和泗水,这两条河流在古代常常泛滥成灾,而大禹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治理洪水的人物。"斯民无复惧为鱼"则表明了自从水患被治理之后,人民不再担心家园被淹没,生活得以安定。

"鱼枯却识江南岸,应有临渊羡不如。" 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一个意象丰富的情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鱼枯"指的是水退露出河岸时的鱼儿,"却识江南岸"则是说这些鱼儿似乎还能认出它们曾经栖息的江南之岸。最后一句"应有临渊羡不如"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般景象所产生的情感——站在水边,望着那些在干涸河床上挣扎的鱼儿,诗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怅惘或许是一种同情之心。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对生活安定所感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境遇的一种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96)

王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章季思惠镜屏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

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

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

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

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

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

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

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

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

上天方于昭,皎彼垂日星。

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

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

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

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

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

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

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题顺宁窗(其一)

风生松桧雨生杉,抖擞泥尘恨满衫。

从此便膺君命重,亦须昭穆葬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题顺宁壁(其六)

道德文章满足翁,曾将佳句咏茅峰。

烧丹炼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

形式: 七言绝句

题朝散郎刘公庙

文而博兮乐且有馀,武有勇兮莫之测窥,闽之南兮江之西。

俯视鼎镬兮犹一潢池,士怯且惰兮若奉骄儿。

一夫死兮百将莫支,提千人兮左右以之。

嗟平生之志兮马革裹尸,使畏死而偷生兮将形骸焉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