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是閒中安乐窝,从渠忙处为奔波。
人心少似秋胡妇,世事多参春梦婆。
但把功名齐蚁蛭,定无荣辱到渔蓑。
醉乡境界偏宽阔,天地都归一浩歌。
这首诗名为《醉题斋壁》,作者是宋代的真山民。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首句“此是閒中安乐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忙碌的世界中寻得一处宁静的避风港。接下来的“从渠忙处为奔波”反讽了世人忙于俗务,而诗人则选择逍遥自在。
诗人以“人心少似秋胡妇,世事多参春梦婆”描绘出人心的淡泊与世事如梦的虚幻,暗喻自己不被世俗所累,心境如秋胡妇般淡然,如春梦婆般看透世事。他将功名比作微不足道的蚂蚁和蛭虫,表明自己无意追求这些世俗的荣耀与屈辱,而渔夫的生活方式正是他理想的归宿。
最后两句“醉乡境界偏宽阔,天地都归一浩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沉醉于酒乡的宽广心境,那里没有束缚,只有自由自在的歌声,象征着他对无拘无束生活的热爱和对浩渺宇宙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享受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不详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十二阑干百尺台,登临洗尽眼中埃。
沙痕长与水吞吐,桥影不妨船往来。
两岸楼台随世换,四山图画自天开。
槎边今古无穷思,都付西风酒一杯。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谄鹊桥仙。
寂寞烟林噪乱鸦,青鞋步入野僧家。
云深不碍钟声出,日转还移塔影斜。
廊下蜗黏沿砌藓,佛前蜂恋插瓶花。
竹床纸帐清如水,一枕松风听煮茶。
好山多在眼,尘事少关心。
风竹有声画,石泉无操琴。
许猿分野果,留鹤守云林。
不是閒边客,谁来此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