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提举震三章(其三)

当年时事谁,咄咄赋归与。

同是无枝鹊,危如游釜鱼。

偷生盟世好,访远记山居。

已矣向谁恸,儿孙书满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当年的世事变迁,谁能预料归宿何处。
同样无依无靠,如同在锅中游走的鱼,处境危险。
在这个纷乱的世界苟且偷生,更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
如今悲伤无人倾诉,只有满屋的书籍陪伴子孙。

注释

时事:指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咄咄:形容惊异或责备声。
无枝鹊:比喻没有依靠的人。
游釜鱼:比喻身处险境,随时可能被毁灭。
偷生:苟且活着。
盟世好:对世俗生活的妥协。
山居:隐居山林的生活。
恸:极度悲痛。
书满庐:满屋的书籍,象征知识和记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的《挽黄提举震三章》中的第三章,表达了对故友黄提举的深深哀悼之情。诗中以"当年时事谁"开篇,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接着用"咄咄赋归与"表达对黄提举被迫辞官归乡的无奈与感慨。"同是无枝鹊,危如游釜鱼"运用比喻,将黄提举比作无处栖身的鹊和在热锅中挣扎的鱼,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困境和危险。

"偷生盟世好,访远记山居"两句,既写出黄提举在艰难中仍坚守道德,又回忆起他隐居山林的生活,流露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最后,诗人以"已矣向谁恸,儿孙书满庐"收尾,表达了对黄提举去世的悲痛以及对其身后子孙们勤奋读书的期望,寄托了对故人的哀思和对后辈的期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陈著深厚的哀挽之情。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挽黄提举震三章(其二)

文弊莫如今,独存师古心。

汲深六经海,茹实百家林。

公有传贤笔,私无谀墓金。

晚年北山北,谁识醒中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挽黄提举震三章(其一)

江山古四明,独立表平生。

敏处经纶密,癯中气局宏。

鸿毛看势利,虎口见功名。

麾节那能究,东南天已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挽舒亦山少母邹氏

我与亦山连,因闻少母贤。

顺柔知自分,勤检乐吾便。

心积儿孙福,家修香火缘。

平生庶无憾,此去坐青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董帅干二首(其二)

向来相与处,欲说泪先滂。

笑席平交等,名鞭夙许长。

宦游成离索,归见及康强。

如今果何日,忍听歌些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