秽迹赞

宝杵动时天地黑,镮铃震处鬼神惊。

释迦临入涅槃日,六欲天中现此身。

现此身,无边际。

太圆镜中点检看,个个三头并六臂。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宝杵震动时,天地为之变暗,镮铃声响起,连鬼神也为之惊骇。
在释迦牟尼即将涅槃的日子,他在六欲天中显现了化身。
显现化身,无边无际。
如同在巨大的圆镜中审视,每个化身都有三个头和六个手臂。

注释

宝杵:象征佛教中的重要法器,代表力量和转化。
镮铃:佛教中的装饰物,常用于仪式,能引起敬畏。
涅槃:佛教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状态。
六欲天:佛教中的天界,以享乐著称。
现此身:显现他的肉身形象。
无边际:形容其形象广大无边。
太圆镜:比喻广阔的宇宙或观照之心。
三头并六臂:象征智慧、力量和全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佛教涅槃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宝杵和镮铃的动静来渲染气氛,表达了释迦牟尼临入涅槃时天地变色的神秘画面。在六欲天中显现出佛身,无边际的广大与圆满。太圆镜象征着智慧和洞察,用以点检观看每一个三头六臂的形象,展示了佛教中的神通广大。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听觉、视觉等感官体验与佛教的深邃哲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进入宗教境界的情景。诗中对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深刻理解和个人信仰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与宗教氛围。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曾祖圣师真一还源真人赞

杏林驿,雪之夕。老师张,弟子石。

凛凛清风生八极,那些儿消一滴。

形式:

叠字招隐(其二)

逐逐且贪怎足。恋松楸,爱莲菊。

食玉衣锦,池酒林肉。瓮埋地阁钟,月泻天窗瀑。

郑卫殆塞其聪,赵燕可盲其目。

镜盟钗诅谩交交,马迹车尘何仆仆。

名伤神兮宠辱若惊,事掣肘兮进退惟谷。

一真妄兮故知空不空,观徼妙兮常有欲无欲。

吾将先天后天明月之珠,裁作左仙右仙宾云之曲。

形式: 古风

叠字招隐(其一)

逐逐何时知足。来归山,共种菊。

有松为酒,有藜当肉。亦有涧底芝,亦有岩上瀑。

白日自觉如年,青山长是对目。

闲云与充封门人,清风为作扫室仆。

朝宴息乎长松之阴,夜偃仰乎冷翠之谷。

我无涕唾津精气血液,了绝喜怒哀乐爱恶欲。

练空碧毓紫冲兮身如玉,乘气御飞兮咏九霞之曲。

形式: 古风

颐庵喜神赞

江月射双眼,岩云飞两眉。

自是上饶一团和气,点化自家方寸真机。

能落笔作泣鬼神之诗,能坐石下烂柯之棋。

千人万人,瞻礼不已。笑骑白鹿,独步天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