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吕时臣的《夜行》描绘了一幅深夜独行者的孤寂画面。诗中的“小仆兼疲马”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的身份和疲惫状态,而“荒荒独夜行”则渲染出夜晚的寂静与荒凉。接着,“沧江愁我处”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流水的“断肠声”更是加重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雁语知临浦”通过雁鸣声暗示了诗人接近水边,而“烟光似近城”则透露出一丝希望,似乎能看到城市的灯火。然而,“不知何处宿”又揭示了诗人在茫茫黑夜中找不到栖身之所的迷茫。最后,“无月又三更”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孤独的深度,以月光的缺失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行者的孤独旅程,寓情于景,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知命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