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南禅师真赞

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

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

生缘在甚么处,黄茆里走。

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

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于密。

待其化而为鹏,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自为炉而镕凡圣之铜,乃将图南也。

道不虚行,是谓无功之功。

遍得其道者,一子一孙而已矣。

得其一者,皆为万物之宗。工以丹墨,得皮得骨。

我以无舌,赞水中月。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黄龙南禅师真赞》,通过对禅师形象的描绘和象征性的比喻,表达了对禅师智慧与超脱境界的赞美。诗中以“我手何似佛手,日中见斗”象征禅师的手法如同佛陀般洞察一切;“我脚何似驴脚,锁却狗口”则寓意禅师的步履稳健,能约束人心。接下来,诗中描述禅师在艰难环境中修行,“生缘在甚么处,黄茆里走”,象征他在世俗苦难中寻找真谛。

“乃有北溟之鲲,揭海生尘”借用《庄子》中的鲲鹏故事,表示禅师的潜力巨大,有化身为大鹏翱翔天际的可能。“以长觜鸟啄其心肝肺,乃退藏于密”象征禅师面对外界干扰,能坚守内心深处的宁静。“待其化而为鹏,与之羽翼,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进一步强调禅师的修行境界和未来的飞升。

最后,诗人以“自为炉而镕凡圣之铜,乃将图南也”表达禅师的修为已超越常人,如同炼铜成器,准备飞向南方(南方代表高远的理想)。诗的结尾“道不虚行,是谓无功之功”强调禅道并非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遍得其道者,一子一孙而已矣”指出真正领悟大道的人并不多,禅师是其中之一。“得其一者,皆为万物之宗”高度赞扬禅师的地位,他如同万物的源头。“工以丹墨,得皮得骨”比喻禅师的智慧深入骨髓,而“我以无舌,赞水中月”则是以无声的敬意,赞美禅师如水中明月般的智慧,无需言说,自显其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禅师的智慧、坚韧和超脱,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黄龙清和尚真赞

黄河彻底冻,白发通心白。

虽有顾陆手,百巧画不得。

形式:

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

矞云苍璧小盘龙,贡包新样出元丰。

王郎坦腹饭床东,大官分物来妇翁。

棘围深锁武成宫,谈天进士雕虚空。

鸣鸠欲雨唤雌雄,南岭北岭宫徵同。

午窗欲眠视濛濛,喜君开包碾春风,注汤官焙香出笼。

非君灌顶甘露碗,几为谈天乾舌本。

形式: 古风

博山台

宫亭只说香炉峰,此地今见博山台。

紫烟孤起丽朝日,定是海山飞得来。

化工造物能神奇,不必惊世出蓬莱。

千年隐沦被昭洗,博山我劝尔一杯。

先生发白足力强,遥思秋风醉几回。

童儿数修扫洒职,莫使石面沾尘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喜知命弟自青原归

为吏困米盐,曲肱梦灵泉。

谅非调鼎手,正觉荷锄便。

在公虽勤苦,归喜叔山禅。

去我忽数日,草虫傍床煎。

屋角鸟乌乐,行舆响担肩。

包解分柿栗,儿女闹樽前。

白纻绕祖塔,香携青原烟。

玄珠一百八,夜纫湘缕穿。

高林风落子,老僧选霜坚。

袖中出新诗,山水含碧鲜。

五言吾老矣,佳句付惠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