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卢端公同年仁烱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

上阳宫阙翠华归,百辟伤心序汉仪。

昆岳有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

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上阳宫中的辉煌景象随着皇家车队归来,百官因国事悲伤,遵循着汉代的礼仪。
华山上的神玉因炎热而破裂,洛河两岸没有竹林,凤凰也因饥饿而哀鸣。
应当手持洁白的毛笔辅佐贤明的君主,不要让奸佞之人像博学的少师那样迷惑视听。
心中充满惆怅,因为皇宫比太阳还遥远,只能徒然叹息,拔下鬓边的白发以示忧虑。

注释

翠华:指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这里代指皇家车队。
百辟:古代对官员的统称,这里指众多官员。
昆岳:指华山,古代尊为西岳。
凤皇饥:象征吉祥的凤凰因缺乏竹实而饥饿,暗示国家衰败。
簪白笔:古人插白笔于冠表示忠诚和责任,此处指辅佐君王。
黄㼐:古代官服上的黄色装饰,此处暗指奸佞小人。
宸居:皇帝的住所,这里指皇宫。
鬓边丝:指白发,象征岁月和忧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番哀伤与不满的情景,诗人通过对上阳宫阙、翠华峰的描写,表达了对汉仪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昆岳之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皇饥,是对自然景观的刻画,也暗含着时代衰败与生灵涂炭的情状。

“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㼐博少师。”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贤才的渴望和对当权者不当之举的批评。这里的“须簪白笔”象征着文人的才能与品格,而“莫许黄㼐博少师”则是在反思历史,警示时人。

最后,“惆怅宸居远于日,长吁空摘鬓边丝。”诗人表达了对皇室或统治集团的不满和距离感,以及个人对于荣华富贵无从追求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炼,是一篇颇具深意的政治讽喻诗。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其一)

金阙争权竞献功,独逃徵诏卧三峰。

鸡群未必容于鹤,蛛网何繇捕得龙。

清论尽应书国史,静筹皆可息边烽。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其二)

非云非鹤不从容,谁敢轻量傲世踪。

紫殿几徵王佐业,青山未拆诏书封。

闲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长先野寺钟。

前古负材多为国,满怀经济欲何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两浙罗书记

进即湮沈退却升,钱塘风月过金陵。

鸿才入贡无人换,白首从军有诏徵。

博簿集成时辈骂,谗书编就薄徒憎。

怜君道在名长在,不到慈恩最上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寄僧寓题

佛顶抄经忆惠休,众人皆谓我悠悠。

浮生真个醉中梦,闲事莫添身外愁。

百岁付于花暗落,四时随却水奔流。

安眠静笑思何报,日夜焚修祝郡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