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典史五首(其二)

愚尝闻之师,六官欠经制。

户礼与刑兵,上法天时四。

丞曹象阴阳,右左各分治。

斯言扩前闻,大小岂殊致。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曾经从老师那里听说,六官制度缺少详细的法规管理。
户部负责礼仪,刑法和军事,遵循天时四季的规律。
丞相和曹司象征阴阳平衡,左右分工处理事务。
这些言论扩展了我先前的见识,无论大小事务,原则并无不同。

注释

愚:谦称自己无知。
尝:曾经。
闻:听说。
师:老师。
六官: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机构。
欠:缺乏。
经制:规章制度。
户礼:户部的职责之一,涉及礼仪。
刑兵:刑法和军事。
上法:遵循。
天时:自然时节。
四:四季。
丞曹:指丞相和各级官员。
象:象征。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概念。
右左:古代中国官署左右对称,分别代表不同职能。
分治:分工管理。
斯:这。
扩:扩大。
前闻:先前的了解。
大小:大小事务。
岂:难道。
殊致:有显著区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熊鉌所作的《赠王典史五首(其二)》中的一段。诗的内容主要探讨了古代中国的官制和治理理念。诗人提到“六官欠经制”,暗示古代的六卿制度可能在细节上有所缺失,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管理。接着,他强调户部(掌管户口和财政)与刑部(负责司法)以及兵部(军事)的重要性,这些部门应遵循天时(自然法则),体现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丞曹象阴阳,右左各分治”一句,将政府官员比喻为天地间的阴阳秩序,左丞和右丞分别对应阴和阳,象征着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治理原则。最后,诗人认为如果能扩展并深化对这种传统智慧的理解,无论官职大小,都能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古代中国官制的哲学内涵,以及对公正、和谐治理的追求。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赠王典史五首(其一)

百里古君侯,一邑天下积。

掾曹拟六官,典领几相职。

民亲教弥数,职要事应剧。

慎哉勿辞卑,儒术随所益。

形式: 古风

赠外科医者

男儿踏地志四方,出门大路行康庄。

况为驲使期令速,千里万里瞬息将。

云胡邂逅遭一跌,颇觉平陆成羊肠。

古云一蹶得一便,又云三折医之良。

幸逢瞑眩得早瘳,莫若视地足勿伤。

生全天地父母恩,一举足兮慎勿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朱仁甫

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云谷与武夷。

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鲁馀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歔欷。

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系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形式: 古风

赠医士詹翠峰

我观卦气先天图,更参歧伯答问书。

虽然三坟不可得,此即造化阴阳枢。

超然便可会大道,学不至此应非儒。

医亦其中一事耳,造妙直与神明俱。

后人自是识根浅,九流既裂家法殊。

儒家道家已为二,医术下视史与巫。

苍生百万命安寄,天地生物意亦辜。

日来运气颇自别,颠倒温凉与寒热。

众工庸技漫尝试,须藉良医为宣节。

翠峰直是英杰士,家世箕裘素儒业。

辞章小技我易工,要参大道融明彻。

太上好生无别事,且向医方究施设。

垂帘市肆心自闲,左右图书恣怡悦。

便是羲皇以上人,岂但当年佗扁诀。

今兹出手才小试,邦人感恩已凛烈。

长歌为作儒医行,德君之深望君切。

古称良相即良医,大化烦君更调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