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蒙堂

由来去住不相关,赢得随缘到处閒。

笑出海云飞一锡,行分江月过千山。

微言定许谁人叩,胜事偏于俗士悭。

咫尺蒙堂隔霄壤,城东搔首只空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自古以来,来去都与我无关,随遇而安四处闲游。
笑谈间,如海云般飘然远去,手提锡杖走过千山万水。
深奥的道理,谁能真正理解?美好的事物,常被凡夫俗子所忽视。
近在咫尺的小屋却仿佛隔了天壤之别,我在城东徒然挠头,空自感慨。

注释

去住:来去。
相关:有关。
赢得:获得。
随缘:随遇而安。
到处:四处。
閒:闲。
笑出:笑谈中。
海云:形容人的飘逸。
飞一锡:手提锡杖。
行分:行走。
江月:江上的明月。
微言:深奥的道理。
定许:谁能。
叩:理解。
俗士:凡夫俗子。
悭:吝啬,忽视。
咫尺:近在咫尺。
蒙堂:小屋。
霄壤:天壤之别。
城东:城东边。
搔首:挠头。
空还:空自返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亶所作的《题蒙堂》。诗中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随性自在的人生态度。首句“由来去住不相关”揭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他不拘泥于去留,随缘而行。次句“赢得随缘到处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闲适自由的生活方式。

“笑出海云飞一锡”描绘了诗人轻松愉快地行走江湖,如海云般自由自在,手持锡杖的形象,充满了禅意。接下来的“行分江月过千山”则展现了诗人行迹所至,无论山水多么遥远,都能欣赏到江月之美,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微言定许谁人叩,胜事偏于俗士悭”暗含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并领悟这些微妙的言论,而美好的事物往往被世俗之人所忽视。最后一句“咫尺蒙堂隔霄壤,城东搔首只空还”,通过对比蒙堂的近在咫尺与内心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感,结尾以“空还”二字,流露出淡淡的无奈和失落。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96)

舒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号:懒堂
  • 籍贯:慈溪(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41-1103

相关古诗词

题鄞江

地吞越绝海分深,渺渺平流万马骎。

早晚渡江潮有信,往来鸥鸟客无心。

寒空倒影千山动,暖日澄波万籁沉。

安用鱼龙閒养鬣,平时春雨自成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翠岩丈室

别移宝所出埃尘,无限金光欲照人。

斤斧不惊龙象伏,栋梁特地水云新。

千峰坐断人间路,一榻分来月里身。

更看须弥师子座,未饶摩诘妙通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再游天童山回吴与权诸友夜集

太白崭岩几百尺,仙人一去无消息。

临云时复倚栏干,独看千峰万峰碧。

昨夜长须城里回,报道湖上秋风来。

醉园雨过月台冷,篱根白菊看看开。

却杖青藜趁流水,目送征鸿下山觜。

蓬船荅浪绕丛芦,咫尺烟汀几万里。

忽见江头江月白,纷纷笑语城东陌。

一尊此酒一枰棋,未到懒堂犹是客。

形式: 古风

芦山寺(其七)

江云扶雨暖溶溶,来往东西只信风。

早晚晴阴浑不定,青山半在有无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