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五十八)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我看见上百只狗,每只都毛发蓬松。
躺着的就自己躺着,走着的就自己走着。
扔给它们一块骨头,它们一起叫唤抢夺。
主要是因为骨头少,狗多导致分配不均。

注释

我:主语,我。
见:看见。
百十:上百。
狗:动物,这里指犬。
个个:每个。
毛鬇鬡:形容毛发蓬松。
卧者:躺着的。
渠:它。
自:自己。
行者:走着的。
自行:自己走。
投之:扔给。
一块:一块。
骨:骨头。
相与:一起。
啀喍:叫唤。
良由:主要是因为。
为:因为。
骨少:骨头少。
狗多:狗的数量多。
分不平:分配不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一群争夺骨头的狗的观察,反映出社会上的不公和资源分配的问题。诗人以此象征性地批评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鬇鬡" 一句,生动形容了一群狗的模样,它们彼此之间都很相似,但每一只都有自己的毛发和姿态。这种描述不仅描绘了狗的外貌,也预示着接下来要表达的主题,即这些个体间的竞争与分配问题。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这两句,则表现出一种客观的情感态度,似乎在说每个人(或动物)都有自己的道路和命运,但这种平淡的叙述实际上是对现实不公的一种讽刺。

随后的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揭示了狗之间为了有限资源而产生的竞争。这里的“啀喍”形容狗吠叫的声音,增加了一种紧张和冲突的情绪。

最后两句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点题。诗人指出,这种争斗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和个体数量的过多,而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方式导致了社会中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动物行为隐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与批判,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五十九)

极目兮长望,白云四茫茫。

鸱鸦饱腲腇,鸾凤饥徬徨。

骏马放石碛,蹇驴能至堂。

天高不可问,鹪鵊在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

洛阳多女儿,春日逞华丽。

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

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

别求醦醦怜,将归见夫婿。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一)

春女衒容仪,相将南陌陲。

看花愁日晚,隐树怕风吹。

年少从傍来,白马黄金羁。

何须久相弄,儿家夫婿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三)

若人逢鬼魅,第一莫惊懅。

捺硬莫采渠,呼名自当去。

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

蚊子叮铁牛,无渠下觜处。

形式: 古风 押[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