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秋晓(其三)

取友惭何益,论昏不厌贫。

亦公自为德,而我竟奚因。

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

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结交朋友感到惭愧有什么好处,谈论昏暗时也不嫌弃贫穷。
他公正无私地提升自己的品德,而我究竟凭借什么得到他的帮助。
事情的发展为何如此巧合而浅薄,深谈的话语让我仿佛面临死亡边缘。
在临别之际,他在枕边倾诉,生死关头显现了真挚的情感。

注释

取友:结交朋友。
惭:感到惭愧。
何益:有什么好处。
论昏:谈论昏暗(指处境艰难)。
不厌贫:不嫌弃贫穷。
自为德:自己提升品德。
奚因:凭借什么。
事巧:事情巧合。
缘何浅:为何浅薄。
言深:深谈的话语。
濒:临近,边缘。
枕边:床边。
呼别意:告别时的呼唤。
生死:生与死。
见情真:显现真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庚所作的挽诗《挽赵秋晓(其三)》。诗中表达了对亡友赵秋晓深深的哀悼和惋惜之情。"取友惭何益",诗人感叹在选择朋友时自己的不足,未能给予赵秋晓足够的帮助;"论昏不厌贫",则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超越了物质条件,即使在贫困中也能深入交谈。"亦公自为德",赞扬赵秋晓的高尚品德,他的行为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仰;"而我竟奚因",诗人反思自己能从赵秋晓那里得到什么,感到惭愧和自责。

后两句"事巧缘何浅,言深死已濒",暗示了赵秋晓的离世来得突然,他们的深厚交谈仿佛预示了他的命运。最后"枕边呼别意,生死见情真",描绘了临终前的告别场景,赵秋晓在枕边的呼唤中流露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这份真挚的情感在生死关头更加凸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亡友的回忆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亡者的深切怀念。

收录诗词(4)

陈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赵秋晓(其二)

客至支筇出,俱云步履强。

礼犹尚筋力,病忍谓膏肓。

此别终千古,相陪苦一霜。

萧萧亭畔柳,回首重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谢友人惠犀皮胡瓶

灵犀鳞甲鸱夷腹,块土能奇诧善埏。

器似虞陶知不窳,规同庄埴巧成圆。

雕镌尚喜兼文质,空洞祇堪容圣贤。

于一器中求不器,愿珍嘉惠比韦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赵秋晓(其一)

泮水题名记,灵光独此翁。

袖衣隽曼倩,折角郭林宗。

湖海襟期别,风涛患难同。

斯人宁复得,些罢涕无从。

形式: 五言律诗

贺家湖

风流谁似贺知章,乞得平湖任草荒。

今日藕花三百亩,折来依旧属君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