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雁泽秋风入浅斟,商歌激烈夕阳沉。

青山犹是古人面,白水不同今日心。

食肉有谋当报国,封侯无相盍投簪。

草庐未必名湮没,何用栖栖梁父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黎伯元的《感兴》诗,以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生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雁泽秋风入浅斟,商歌激烈夕阳沉”,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画面:雁群在秋风中南飞,诗人轻酌酒杯,感受着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商歌,即商人之歌,这里借指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慨。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地平线上,渲染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颔联“青山犹是古人面,白水不同今日心”,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对比,青山仿佛依旧保持着古人的面貌,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白水(清澈的流水)则不同于诗人今日的心境,暗含着世事变迁、人心易变之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

颈联“食肉有谋当报国,封侯无相盍投簪”,引用了古代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提出了对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思考。食肉有谋,意味着为国献策,报效国家;封侯无相,则是对功名的淡然态度,建议放弃官场的束缚,投身于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权衡,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与超越。

尾联“草庐未必名湮没,何用栖栖梁父吟”,进一步深化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价值的探讨。草庐,象征简朴的生活或隐居的状态;梁父吟,出自《三国志》,指诸葛亮隐居时吟唱的诗句。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即使身处草庐之中,也未必会默默无闻,为何要过分忧虑自己的名声与地位?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真正生活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及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4)

黎伯元(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及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著有《渔唱稿》,已佚

  • 字:景初
  • 号:渔唱
  • 籍贯:东莞

相关古诗词

用郑梅园官军平寇韵

骢马挥戈见亦稀,军门饮士斗为卮。

爬疏蜂蚁师行日,整顿乾坤否极时。

世事百年棋局换,兵机千变阵图奇。

岛夷不似平淮蔡,血涴髑髅谁手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增城访亲友道间作

长途冲暑马频催,尽胜撑舟雪夜回。

村径曲通鹦鹉望,县山遥指凤凰台。

花残官路红飞片,树拥邮亭翠作堆。

云母石边行缓辔,细看琼屑点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石井庵访伍智卿

金紫山前访隐君,抗尘踪迹畏移文。

松杉响振半天浪,猿鹤幽栖一坞云。

岚翠拥庐苍壁立,源泉出涧细流分。

劫灰不到盘中土,准拟移家避世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邓氏园亭

处士庐幽信步寻,修篁乔木接繁阴。

一弓村径藏閒地,九夏秋声入茂林。

树外近山随坞合,花开细水到池深。

人生早作丘园计,回首辋川成古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