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二首(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屈原出生在楚国,各路诸侯都知晓他的才能。
他品行高洁却无法被世俗接受,只能隐居在草野之中。
尽管理想破灭,但他坚守节操,即使是用瓢饮水也是高尚的行为。
为何他最终沉入江中,只留下后人无尽的哀悼。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悲愤交加之情的诗句。诗人通过屈原的形象,抒写了自己才能未被施展、处境艰难的心声。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七位雄士的认可。这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自己也拥有被认可的才华。

“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但是在一个污浊不堪的世界里,即使是洁净无瑕的人物,也难以找到立足之地,只能将自己的踪迹隐藏在杂草丛生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悲哀。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 这里“道废”指的是正道、正义被废弃,而“固命”则是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即使在这样的时代,依然有人坚持本心,如同用瓢饮水一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

“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最后一句,则是在询问,为何要将自己埋藏于广阔的江水之中,让后世的人徒生悲哀。这里的江水象征着浩瀚无边的时光,而“葬”则是对自己才华和抱负的埋没。

整首诗通过屈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批判,是一篇集怀古、悲愤与自我坚守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8)

孙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受知于方干。好孟、荀、扬雄之书,尤慕韩愈文。昭宗乾宁四年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河南府文学,累迁左拾遗。朱温篡唐后,著《春秋无贤人论》以寄愤,归隐于奉化。著书纪年悉用甲子,以示不臣后梁。著有《孙氏小集》、《孙子文纂》、《文格》等,均佚

  • 字:希韩
  • 籍贯:唐末五代时明州奉化

相关古诗词

古意二首(其二)

魏礼段干木,秦王乃止戈。

小国有其人,大国奈之何。

贤哲信为美,兵甲岂云多。

君子战必胜,斯言闻孟轲。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哭方玄英先生

牛斗文星落,知是先生死。

湖上闻哭声,门前见弹指。

官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

死著弊衣裳,生谁顾朱紫。

我心痛其语,泪落不能已。

犹喜韦补阙,扬名荐天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仕宦类商贾,终日常东西。

形式: 押[齐]韵

送钟员外

万物中萧洒,修篁独逸群。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

细韵风初发,浓烟日正曛。

因题偏惜别,不可暂无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