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后书事

瓦溜初停旭日高,苔花晕碧草齐腰。

一番浓绿催朱夏,昨夜新波失断桥。

积雨情怀浑欲病,乍暄衣着最难调。

西斋睡起都无事,时有幽禽破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明代文徵明的《夏日雨后书事》描绘了雨后清晨的景象。首句“瓦溜初停旭日高”写出了雨后的宁静,瓦檐上的积水刚刚停止滴落,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显得格外明亮。接着,“苔花晕碧草齐腰”描绘了青苔在雨水滋润后显得更加翠绿,连草丛也仿佛被晕染上了一层碧色,与人的腰际相齐,生机盎然。

“一番浓绿催朱夏”进一步渲染了夏天的气息,浓厚的绿色仿佛在催促着盛夏的到来。诗人回忆昨晚的雨,“昨夜新波失断桥”,暗示了雨势之大,连断桥都被淹没,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积雨情怀浑欲病”表达了诗人因连日阴雨而略感不适的心情,雨后乍暖还寒,衣物调适变得困难。然而,“乍暄衣着最难调”也透露出一丝微妙的情绪变化,雨后的微热让诗人感受到一丝春天般的清新。

最后,“西斋睡起都无事,时有幽禽破寂寥”以闲适的笔触收尾,诗人从西斋醒来,发现雨后的世界宁静而空灵,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打破这份静寂,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雨后的清新与宁静,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生活气息和季节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雪夜郑太吉送慧山泉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

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

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

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奇茶

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

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慧山泉。

地炉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

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简陈以可

侍乐亭前新雨足,曲池想见碧于苔。

不知落尽繁花后,曾有何人看竹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余每至陈氏辄终日奄留厅事高明颇妨偃息以可为治小室于西偏问名于余为题曰假息庵其成也以诗落之

剪棘依垣小筑居,短檐横启纸窗虚。

造门已惯非缘竹,据案相忘况有书。

徐孺每劳悬木榻,陶潜何必爱吾庐。

从今更不论宾主,一半幽闲已属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