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陈郎中诗集

尝观陈伯玉,感遇三十篇。

矫矫追古道,粲尔日星悬。

今公岂其后,佳咏久已传。

忆为童子日,早诵锦绣妍。

兹来预官属,而许玩奇编。

明珠三百琲,一一径寸圆。

他人握中有,未获毫发焉。

家贫敢怀宝,况近骊龙渊。

又畏风雨作,神物不得全。

再拜捧明月,长跪还席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对陈郎中的诗集《感遇三十篇》的回应。诗人首先赞赏陈伯玉(陈郎中)的诗歌才华,认为其作品追古道,如日星般璀璨。接着,诗人感叹陈郎中的佳作早已流传,自己在年少时就曾诵读其锦绣文章。如今能有机会参与其诗集,得以欣赏其中的奇篇,诗人感到荣幸。

诗中提到的“明珠三百琲”,象征着陈郎中的诗篇丰富且珍贵,每一篇都如同直径一寸的明珠,光彩夺目。然而,诗人谦逊地表示,这些明珠般的诗篇在他手中并未能完全领悟,暗示其深奥难测。他自言家境贫寒,不敢妄想拥有全部,更不敢因接近这些如骊龙所藏的宝物而心生贪婪。他还担心风雨会损害这些神妙的诗篇,表达了对诗集的珍视和保护之情。

最后,诗人以再拜和长跪的姿态,表达对陈郎中诗集的敬意,以及对其作品的深深敬仰。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自己未能尽享其美的遗憾,体现了诗人高尚的艺术品味和对文学的尊重。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因目痛有作

已为贫孟郊,拚作瞎张籍。

诗句但口吟,世事不眼历。

既能分好恶,难用变青白。

读书听吾儿,且未废朝夕。

形式: 古风

孙太祝亳州签判

微风起船尾,雨气生日脚。

不愁春路泥,正泛春波乐。

顺去疾鸟飞,问程殊我度。

才名留守家,更入尚书幕。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孙主簿惠上党寺壁胡霈然书墨迹一匣

上党佛祠何可观,开元瑞物图高阁。

又有长廊古壁上,复是名辈题丹雘。

当时泥用丝作筋,意欲千载无剥落。

书奇画妙了不识,讹传墨土能治疟。

寺僧不惜人掐取,笔画遂缺如鸟啄。

后来好事恐磨灭,宝刀裁刬泥如剥。

取之龛置绿板匣,便宝箱楮同美璞。

拂拭还看体势生,盘屈苍虬舞鸾鷟。

在昔不畏屋壁坏,今也常恐儿童扑。

夫君知我心所重,南归赠以致诚悫。

此时虽喜落吾手,老大腕硬无由学。

但当拜贶不敢忘,莫为报言曾未数。

形式: 古风

孙司谏知邓州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已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形式: 古风 押[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