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主簿惠上党寺壁胡霈然书墨迹一匣

上党佛祠何可观,开元瑞物图高阁。

又有长廊古壁上,复是名辈题丹雘。

当时泥用丝作筋,意欲千载无剥落。

书奇画妙了不识,讹传墨土能治疟。

寺僧不惜人掐取,笔画遂缺如鸟啄。

后来好事恐磨灭,宝刀裁刬泥如剥。

取之龛置绿板匣,便宝箱楮同美璞。

拂拭还看体势生,盘屈苍虬舞鸾鷟。

在昔不畏屋壁坏,今也常恐儿童扑。

夫君知我心所重,南归赠以致诚悫。

此时虽喜落吾手,老大腕硬无由学。

但当拜贶不敢忘,莫为报言曾未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上党佛祠内的珍贵墨迹画面。诗中首先赞叹了开元时期建造的高阁和古壁上的瑞物图,以及胡霈然先生的书法艺术,其作品用丝作筋,本欲经久不衰。然而,岁月无情,墨迹遭受掐取,甚至鸟啄般损坏,寺僧虽惜,仍难抵挡磨损。

诗人感慨万分,担心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会逐渐消失,因此孙主簿南归时赠送此墨迹,他深感荣幸,但自认年事已高,手腕不再灵活,无法学习。尽管如此,他仍珍视这份馈赠,表示将永远铭记,并提醒对方不必一一回报。

整首诗通过描绘墨迹的历史变迁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古代艺术的敬仰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孙司谏知邓州

南阳汉名都,其俗尚敦朴。

亡徒顷为盗,刺史安与角。

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兹虽得甘露,向已苦风雹。

更张固所重,下令未宜数。

且观道傍碑,文字今已剥。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孙曼叔暮行汴上见鹘击蝙蝠以去语于予

野鹘性决裂,所食唯狞飞。

小鸟不入眼,拳发强弩机。

日暮未有获,岂择大与肥。

瞥下攫蝙蝠,去以填肠饥。

休笑老鸱饱,衔得腐鼠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岁日旅泊家人相与为寿

舟中逢献岁,风雨送馀寒。

推年增渐老,永怀殊鲜欢。

江边无车马,鉴里对衣冠。

孺人相庆拜,共坐列杯盘。

盘中多橘柚,未咀齿已酸。

饮酒复先醉,颇觉量不宽。

岸梅欲破萼,野水微生澜。

来者即为新,过者故为残。

何言昨日趣,乃作去年观。

时节未变易,人世良可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岁寒亭

种花邀青春,种柏要晏岁。

乃知风露前,已辨雪霜势。

时俗爱芳菲,不妨鸣鶗䳏。

他年都门归,宁昧始终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