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二首(其一)

年年赋除夜,一赋一衰残。

家有三斗酿,春馀半月寒。

鸡豚不改旧,邻里自相欢。

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每年除夕夜,每一次都更加衰弱。
家中存有三斗酒,春天余下半个月的寒冷。
鸡和猪的习俗依旧,邻居们自得其乐。
新年应该不会有客人来访,我独自一人,连帽子也不戴。

注释

年年:每年。
赋除夜:写除夕夜的诗。
衰残:衰老、衰弱。
三斗酿:三斗存酒。
春馀半月寒:春天剩余的寒冷期大约半个月。
鸡豚:鸡和猪,泛指家禽家畜。
旧:旧习,传统。
邻里:邻居。
自相欢:互相欢乐。
元日:新年第一天。
无客:没有客人。
萧然:冷清的样子。
不著冠:不戴帽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除夜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每年除夕之夜的感受和家庭生活情景。诗中表达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一赋一衰残"暗示着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尽管家中只有三斗酒酿,但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消散,仍有半月之寒,显示出生活的简朴与清寒。

诗人提到鸡豚(家禽家畜)依旧如常,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庆贺新年,体现了乡村淳朴的人情味。最后两句"元日应无客,萧然不著冠",预想新年第一天家中没有客人来访,诗人独自一人,心境平静,甚至连帽子也不戴,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和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寓含着对时光变迁和人生况味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夜会饮南湖怀王巩

岁晚城东故相家,夜听帘外落琼花。

醉眠东阁银釭暗,起视中庭风竹斜。

鲁酒近来无奈薄,秦筝别后苦闻誇。

思君倦对空陂饮,归去纷如日莫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食鸡头

风开芡觜铁为须,斧斫沙磨旋付厨。

细嚼兼收上池水,徐咽还成沧海珠。

佳客满堂须一斗,闲居赖我近平湖。

多年不到会灵沼,气味宛然初不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食菱

野沼涨清泉,乌菱不直钱。

蟹肥螯正满,石破髓初坚。

节物秋风早,樽罍夜月偏。

令人思淮上,小舫藕如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食樱笋二首(其二)

林竹抽萌不忍挑,谁家盈束伴晨樵。

箨龙似欲号无罪,食客安知惜后凋。

不愿盐梅调鼎味,姑从律吕应箫韶。

林间老死虽无用,一试冬深雪到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