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妇哭

邻妇哭,哭声苦,一家十口今存五。

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

邻妇哭,哭声哀,儿郎未埋夫未回。

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

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

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凄惨景象,通过邻妇的哭诉,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的“邻妇”是一位失去亲人、生活陷入绝境的女性形象,她的哭声充满了痛苦与无奈,反映了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和人性的悲凉。

“哭声苦”,开篇即点明了邻妇内心的极度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对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绝望。接着,“一家十口今存五”,简短的数字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死离散。

“我亲问之亡者谁,儿郎被杀夫遭虏”,通过邻妇的回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不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还拆散了家庭,让幸存者在失去至亲的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创伤。

“邻妇哭,哭声哀”,进一步强调了哭声的哀伤,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无助和恐惧。接下来的描述,“儿郎未埋夫未回”,表现了战事的持续和混乱,使得死者无法得到安葬,生者也无法得知亲人的下落,生活陷入了无尽的等待和不确定性之中。

“烧残破屋不暇葺,田畴失锄多草莱”,这两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房屋被烧毁,农田荒芜,失去了耕作的希望,象征着社会经济的崩溃和人民生活的凋敝。

最后,“邻妇哭,哭不停,应当门户无馀丁”,表达了邻妇的绝望,她所在的家庭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劳动力,门户冷清,预示着未来的艰难和无助。

“追胥夜至星火急,并州运米云中行”,这两句描绘了官府为了应对饥荒而紧急调运粮食的情景,虽然体现了政府对灾民的某种关注,但同时也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和应对灾难能力的有限。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邻妇的哭诉为线索,深刻揭示了战争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战后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战争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收录诗词(37)

赵元(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宜禄。幼举童子科。后调巩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诗名。南渡后,往来洛西山中

  • 字:宜之
  • 号:愚轩居士
  • 籍贯:定襄

相关古诗词

渡洛口

一脉寒流两岸冰,断桥无力强支撑。

忘机羡杀沙鸥好,不省人间有战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其一)

蓍龟不须问,我命只自知。

多生堕宿业,世网缠绵之。

骅骝受羁衔,大笑跛鳖迟。

跛鳖亦复笑,缩首甘自卑。

何必参漆园,物理本自齐。

槟榔可消谷,志士常苦饥。

穆之万人雄,犹不免此讥。

我懦更多病,区区欲何为。

钟鼎不可倖,藜藿分所宜。

安能如黄蜂,为人填蜜脾。

清白傥少污,后人何所贻。

初学悔大谬,篆刻工文辞。

年来厌酸咸,淡爱陶潜诗。

爱诗固自佳,其如未忘机。

回头四十年,言动俱成非。

谁能逐世利,日久常规规。

惟当种溪田,与子常相期。

形式: 古风

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其二)

窗扉有生意,山间春到时。

长安冠盖尘,游哉不如兹。

西畴将有事,老农真吾师。

不见元鲁山,梦寐役所思。

遗山乃其后,僻处政坐诗。

时复一相过,照眼珊瑚枝。

奇书多携来,为子卧听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书怀继元弟裕之韵四首(其三)

少从白衫游,气与山峥嵘。

一念堕文字,肠腹期拄撑。

多机天所灾,室暗灯不荧。

拈书枕头睡,鼻息春雷鸣。

泰山与鸿毛,何者为重轻。

蹄泓与渤澥,谁能较亏盈。

如能平其心,一切当自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