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二)

世事偏宜假,吾生只认真。

少知行路恶,老爱在家贫。

宁接古时鬼,怕逢今世人。

涧松方卧雪,野草亦争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间的事常常需要假装,我这一生只求真实。
年轻时不知人间疾苦,年老了却更爱家中的清贫。
我宁愿与古人相交,却害怕遇见现今的人。
山涧的松树正承受着雪的覆盖,野外的草儿也在奋力争取春天的到来。

注释

世事:世间的事情。
偏宜:常常需要。
吾生:我这一生。
只认真:只求真实。
少知:年轻时不知。
行路恶:人间疾苦。
老爱:年老了却更爱。
在家贫:家中的清贫。
宁接:宁愿与……相交。
古时鬼:古人。
怕逢:害怕遇见。
今世人:现今的人。
涧松:山涧的松树。
卧雪:承受着雪的覆盖。
野草:野外的草儿。
争春:奋力争取春天。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和对家乡的深情。"世事偏宜假,吾生只认真"表明诗人对于世间虚伪的事情持有超脱态度,只愿意保持自己的真诚。"少知行路恶,老爱在家贫"则是说年轻时不懂得外出游历的艰辛,但到了老来,却喜欢在家中安贫乐道。"宁接古时鬼,怕逢今世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人或事物感到亲近,而对于现实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则感到恐惧和不适应。

"涧松方卧雪,野草亦争春"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景象,溪边的松树在积雪中静卧,而野外的小草却在努力地向上生长迎接新的一季。这样的自然景观也许是诗人心灵的写照,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谐、生命力度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假象与家乡真实,以及过去与现在的人际关系,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五)

彻骨寒谁觉,回骸暖自醒。

直须人悄悄,方得物亭亭。

性伏涵三极,心开烛万灵。

有僧肥臃肿,怪我瘦竛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四)

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

虽蒙今士笑,恐有后人思。

运火解朝冻,咽津充夜饥。

不来溪上住,那得雪中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六)

脱命市朝隘,侧身桑梓深。

山含首阳色,水带汨罗音。

中夜不能寐,万端都上心。

邻鸡犹未动,沙鸟已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七)

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

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

客居殊自在,岁事亦相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