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四)

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

虽蒙今士笑,恐有后人思。

运火解朝冻,咽津充夜饥。

不来溪上住,那得雪中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常常遗憾飞往南方的喜鹊,特别喜爱停留在北方的树枝。
即使现在受到当代人的嘲笑,恐怕将来会有人怀念我的诗篇。
用火驱散早晨的寒冷,吞咽唾液来度过夜晚的饥饿。
如果我不来这里居住,又怎能写出雪景中的诗篇呢?

注释

每:常常。
恨:遗憾。
投:飞往。
南:南方。
鹊:喜鹊。
尤:特别。
怜:喜爱。
向:朝着。
北:北方。
枝:树枝。
虽:即使。
蒙:遭受。
今士:当代人。
笑:嘲笑。
恐:恐怕。
后人:将来的人。
思:怀念。
运火:用火。
解:驱散。
朝冻:早晨的寒冷。
咽津:吞咽唾液。
充:满足。
夜饥:夜晚的饥饿。
不来:不来到。
溪上:溪边。
住:居住。
那得:怎能。
雪中诗:雪景中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中寓居的生活情景,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每恨投南鹊,尤怜向北枝"表达了诗人对于南飞北栖之鸟的感慨,可能暗喻着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渴望归巢的情怀。"虽蒙今士笑,恐有后人思"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可能得到理解和同情的期待。

"运火解朝冻,咽津充夜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严寒中取暖和解决饮食问题的情形,透露出生活中的不易与坚守。最后两句"不来溪上住,那得雪中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只有亲身经历这些困难和美丽,才能创作出真正触动人心的诗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自在飞扬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六)

脱命市朝隘,侧身桑梓深。

山含首阳色,水带汨罗音。

中夜不能寐,万端都上心。

邻鸡犹未动,沙鸟已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七)

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

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

客居殊自在,岁事亦相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十)

筑室深山里,开门古涧边。

月高猿子叫,日晏虎儿眠。

带雪挑黄菜,敲冰取碧泉。

不知居士乐,空受俗人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八)

朱减颜逾皱,霜添鬓却新。

文章应舍我,富贵不如人。

照破生前物,思穷死后神。

谓宜休仕汉,何必只逃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