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七)

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

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

客居殊自在,岁事亦相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茅屋几乎被严寒压垮,柴门因寒冷而紧闭不开。
交往的朋友只有几竿竹子相伴,兄弟之间仅有的是几枝梅花相依。
渡口处月亮刚刚升起,沙滩边的人们正往回走。
虽然客居他乡,生活却别有一番自在,岁月的变迁也在催促着时光流逝。

注释

茅屋:简陋的房屋。
冻将压:几乎被冻得要塌。
柴扉:木制的门。
寒不开:因寒冷而无法打开。
交朋:交往的朋友。
竹:竹子,象征清高和坚韧。
兄弟:亲人兄弟。
梅:梅花,寒冬开放,象征坚韧不屈。
渡口:河边的渡口。
月:月亮。
出:升起。
沙头:沙滩边。
客居:寄居在外。
殊自在:非常自在。
岁事:一年的事务。
相催:相互催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孤独的生活场景。开篇“茅屋冻将压,柴扉寒不开”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严寒和贫困的情境,茅屋因为积雪而几乎要塌陷,柴门因寒冷而难以推开,给人一种生活艰辛的感觉。

接着“交朋几竿竹,兄弟数枝梅”两句,则通过竹子和梅花表达了对友情和手足之情的珍视。在严冬中,竹子和梅花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姿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如诗人对于朋友和家族的深厚情感。

“渡口月初出,沙头人正回”两句,描绘了一幅夜色渐浓、人们返回家中的景象。渡口的月亮刚刚升起,而岸边的人们则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中,给人一种归属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客居殊自在,岁事亦相催”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流离失所生活的无奈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尽管身处异乡,但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一份从容与自得,同时也意识到时光不等人,岁月匆匆,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坚韧和对生命流转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十)

筑室深山里,开门古涧边。

月高猿子叫,日晏虎儿眠。

带雪挑黄菜,敲冰取碧泉。

不知居士乐,空受俗人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八)

朱减颜逾皱,霜添鬓却新。

文章应舍我,富贵不如人。

照破生前物,思穷死后神。

谓宜休仕汉,何必只逃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九)

积雪滴还冻,斜阳阴复明。

千峰浓淡碧,一水浅深清。

医卜犹真禄,樵渔亦美名。

人皆云有命,我独得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方壶自咏(其八)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