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学士廷祥之南京

除书一纸墨淋漓,同向彤廷舞蹈时。

实录两朝无字愧,高名四海是人知。

东山强为君恩起,南国多因母老移。

门对钟峰无一事,日高睡起好题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送张学士廷祥之南京》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友人生涯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友人官场生涯的肯定与赞美,也蕴含着对友情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除书一纸墨淋漓,同向彤廷舞蹈时”以“除书”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被任命或晋升的情景,通过“墨淋漓”和“舞蹈”两个细节,生动展现了官场升迁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

接着,“实录两朝无字愧,高名四海是人知”两句,是对友人政绩与名声的高度评价。这里不仅赞扬了友人在两朝任职期间的贡献,更强调了其名声远播四海,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尊敬。这种赞誉不仅仅是对友人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品德与能力的褒奖。

“东山强为君恩起,南国多因母老移”则进一步揭示了友人仕途变迁背后的原因,既有对君恩的感激,也有对家庭责任的考量。这两句既体现了对友人复杂情感的理解,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

最后,“门对钟峰无一事,日高睡起好题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预示着友人即将前往南京后的生活状态。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新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官场生涯、个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郊祀斋宫次仲山韵

炉烟起处望行宫,狭陛登呼拜舞同。

九色绣旗斜晃日,两行银甲俨趋风。

圜丘绝壑飞桥过,杰阁凌虚复道通。

获睹明禋誇盛事,不才深愧后诸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一)杨柳青舟中见月

杨柳青前杨柳残,南人北望思漫漫。

从来共月庵前月,今夜蓬窗独自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二)淮口值风舟几覆

柁折樯倾舟晏如,风涛淮口戒心初。

跛行岂赖娄丞相,鱼腹几从楚大夫。

平地人于看处愕,阴功神定暗中扶。

道人无惧还无喜,斜日船头自晒书。

形式: 七言律诗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三)过扬子江

燕南倦客江东去,一见澄江眼为开。

红日远疑从地起,青山近欲傍人来。

中流击楫空怀志,南国持衡独愧才。

渐觉故乡风物近,十年一到思悠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