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咏(其三十九)郑子真张仲蔚

子真岩石下,仲蔚蓬蒿居。

礼聘终不屈,清贫长晏如。

心情在耕艺,养寿资玄虚。

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子真的居所藏于岩石之下,仲蔚则隐居在蓬蒿丛生之处。
面对礼遇聘请始终不肯屈就,清贫度日却常感悠然自得。
他们的心志寄托于农耕与技艺之中,以修养身心追求长寿之道,依赖玄妙的虚空。
最大的快乐并非来自外物,当道心深合时,内心的欢喜已无比充盈。

注释

子真:指隐士,此处为泛指,代表避世的高人。
岩石下:形容隐居之地的险峻或隐蔽。
仲蔚:古代隐士的名字,这里代指隐居的贤者。
蓬蒿居:居住在荒野草丛中,形容生活简朴、隐逸。
礼聘:以礼相邀,请人出仕或参与某项活动。
不屈:坚决不妥协,坚持自己的原则或生活方式。
清贫:生活清苦,物质条件匮乏。
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
心情:心志,情趣。
耕艺:耕作与技艺,代表了田园生活和手工技能。
养寿:保养身体,延长寿命。
玄虚:玄妙虚空,这里可能指的是道家的修炼或哲学思想。
至乐:最高的快乐,极致的愉悦。
外物:外界的物质或名利。
道冥:与道合一,达到深刻的领悟或境界。
欢有馀:内心的欢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快乐,达到了富余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者——子真和仲蔚,他们选择了退隐山林的生活,居住在岩石下和蓬蒿丛中。诗中的“礼聘终不屈”表明他们坚守着自己的高洁操守,不为外界的荣辱所动摇。"清贫长晏如"则形容他们平静地接受清贫的生活,心态悠然自得。

"心情在耕艺,养寿资玄虚"一句,意味着他们的心灵状态寄托于耕耘和艺术之中,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与永恒,而非物质上的富足。"至乐非外物,道冥欢有馀"则进一步表达了他们的生活哲学,即最真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满足,而非外在物质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子真和仲蔚隐逸生涯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士咏(其二十)荷蓧晨门

荷蓧隐耕艺,晨门潜抱关。

道尊名可贱,理惬心弥闲。

混迹是非域,纵怀天地间。

同讥孔宣父,匿景杳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高士咏(其二十八)颜歜

高哉彼颜歜,逸气陵齐宣。

道尊义不屈,士重王来前。

荣禄安可诱,保和从自然。

放情任所尚,长揖归山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

吾友从吏隐,和光心杳然。

鸣琴正多暇,啸侣浮清川。

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

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

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

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

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

时歌沧浪曲,或诵逍遥篇。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此时无相与,其旨在忘筌。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元日言怀因以自励诒诸同志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

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

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

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