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镇山楼

百尺阑干最上头,杯中旗影动奎娄。

海通蛮岛三千国,山镇东南数百州。

草木更含天子气,衣冠不洗晋人羞。

旧来越战吴争事,一曲渔歌起暮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站在最高的栏杆上,杯中的酒影摇曳着奎娄的星光。
大海连接着远方的蛮荒岛屿,有三千个国家,山脉镇守着东南方的数百个州。
草木似乎蕴含着天子的威严,衣冠间的气息洗去了晋人的耻辱。
这里曾是越地与吴地的战场,如今只有一曲渔歌,伴随着傍晚的海鸥归来。

注释

阑干:栏杆,古代建筑中用于防护和装饰的设施。
奎娄:古人星宿名,此处代指星空。
蛮岛:指偏远的海岛,古代对非华夏地区的称呼。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借指士人或朝廷。

鉴赏

这首诗名为《越镇山楼》,作者是宋代的柴随亨。诗中描绘了山楼高耸,仿佛直入云霄,站在其上俯瞰,视野开阔。诗人通过"杯中旗影动奎娄"这一细节,暗示了山楼的高峻和夜晚的静谧,旗影在酒杯中摇曳,如同星辰映照在水面。

接下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路通达,蛮夷诸国众多,以及山镇东南的广大区域,象征着国家的威严和版图的辽阔。"草木更含天子气"一句,赋予自然景物以皇家气象,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国家的荣耀。

最后,诗人提及历史上的越战吴争往事,但如今只留下一曲渔歌和傍晚归巢的鸥鸟,寓意着和平与宁静的到来,以及对过往战争的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壮丽的山河景象,又有历史的沉思,体现了诗人对江山社稷的热爱和对盛世的期盼。

收录诗词(28)

柴随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三十七(《宝祐四年登科录》)。曾知建昌军。宋亡,与兄望、弟元亨、元彪俱隐于榉林九磜之间,世称‘柴氏四隐’。著作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复贞等搜辑遗稿,编为《柴氏四隐集》。事见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为本,编为一卷

  • 字:刚中
  • 号:瞻岵居士
  • 籍贯:江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一二二○~?

相关古诗词

题白云庵

散策入禅扉,愁城酒解围。

泥黄肥客屦,云淡护僧衣。

心事溪相照,吟情雨带归。

未盟泉石隐,林鹤背人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忆昔

忆昔长安都会地,草木晴辉钟王气。

襟带江湖气象雄,自是天王兴复际。

春风楼阁五凤城,玉漏声催香雾盈。

户外昭容鹤禁开,殿前执政鹓班行。

柳绿桃红湖水曲,尽日欢娱犹不足。

画船箫鼓绕云深,彩仗旌旗吹月色。

谁知世道互翻覆,沧海倏变为桑田。

胡笳哀怨动朝市,麋鹿来游旧陌阡。

汉宫明妃空艳丽,苑外铜仙亦洒泪。

古来社稷有兴亡,岂识于今不平事。

禾黍离离迹可怜,伤心回首古苔边。

清明寒食谁家酹,痛哭深山闻杜鹃。

形式: 古风

和赵元鼎钱塘怀古韵

向来钱塘歌舞地,绣鞍玉勒鸣金辔,风络柳丝莺织翠。

春风一曲杜韦娘,梨花窈窕歌霓裳,落花缓步弓鞋香。

千金买笑正踟蹰,回首烟浪翻五湖,禾黍伤心周大夫。

韶声变作笳声长,逋梅苏柳何凄凉,夜半呼天热中肠。

但见燕麦摇春风,富贵荣华一梦中,无言咄咄谩书空。

吴越青山落照里,铜驼陌上栖荆杞,翻思往事徒血指。

花兮对人花转羞,人兮对花人转愁,花老无香人白头。

形式: 古风

雨舂

稻粱收尽水田空,闾舍翁妪雨后舂。

颗粒拟输官府税,只留糠覈过穷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