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

三十年来往,中间京洛尘。

倦行今白首,归卧已清神。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

更惭徵诏起,避世迹非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从三十岁开始奔波,经历了三十年京城洛阳的繁华与纷扰。
如今我已白发苍苍,归隐后心灵得到了宁静。
山坡温暖冬天能抽出新笋,松林凉爽夏天让人精神矍铄。
更感惭愧的是被朝廷征召出山,但我的避世之心并非虚假。

注释

三十年来往:指从三十岁开始到现在的这段时间。
京洛尘:京洛指北京和洛阳,古代的繁华都市,尘指世俗的纷扰。
倦行:厌倦了奔波的生活。
清神:心灵得到净化和宁静。
坡暖冬抽笋:温暖的山坡上,冬天也能长出新笋。
松凉夏健人:松林下凉爽,使人夏季保持健康。
徵诏起:朝廷的征召,意指被任命为官。
避世迹非真:虽然表面上避世,但内心并不真正想远离世间事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的旅人三十年的漂泊生涯,经历了京洛之间的尘世变迁。诗人以"倦行今白首"表达了岁月匆匆、身心俱疲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归隐后能卧于自然之中,以清净之心对待尘世。

"坡暖冬抽笋,松凉夏健人"一句,则是诗人借景抒情。春天山坡温煦,竹笋开始萌生,这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也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自然中得到了滋润和净化。而夏日松林清凉,则是对身心健康的一种寄托。

最后两句"更惭徵诏起,避世迹非真"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追逐功名的羞愧,以及他选择退隐山林以逃离尘世纷扰的决心。这里的"徵诏"指的是朝廷颁布的征召令,"避世迹非真"则是说他的隐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逃避,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与自我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尘世功名的一种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404)

司空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 字:表圣
  • 生卒年:837~908

相关古诗词

山中

全家与我恋孤岑,蹋得苍苔一径深。

逃难人多分隙地,放生麋大出寒林。

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昨夜前溪骤雷雨,晚晴闲步数峰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书怀

病来犹强引雏行,力上东原欲试耕。

几处马嘶春麦长,一川人喜雪峰晴。

闲知有味心难肯,道贵谋安迹易平。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五十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

清秩偶叨非养望,丹方频试更堪疑。

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遥听一半悲。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五月九日

金石皆销铄,贤愚共网罗。

达从诗似偈,狂觉哭胜歌。

高燕凌鸿鹄,枯槎压芰荷。

此中无别境,此外是闲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