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夕怀道夫敦素

病觉春寒花信重,起来散策夕阳中。

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林攧鹞风。

淮水粘天雪翻浪,吴山吐月镜缘空。

二豪诗眼应惊叹,觅句遥知与我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大风之夜的所感所想,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感慨。

首联“病觉春寒花信重,起来散策夕阳中”,开篇即点出诗人身体不适,感受到春天的寒意,于是在夕阳西下时散步,试图驱散心中的阴霾。这里通过“病”、“春寒”、“花信”等词,营造了一种既凄清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深刻体验。

颔联“方收一霎挂龙雨,忽作千林攧鹞风”,描述了风起云涌的瞬间变化。前一句“挂龙雨”形象地描绘了短暂而壮观的雨景,后一句“千林攧鹞风”则展示了大风突至,树木摇曳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性和壮观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

颈联“淮水粘天雪翻浪,吴山吐月镜缘空”,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淮水与天空相连,雪花翻滚,展现出一幅宏大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吴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镜子映照着虚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宇宙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尾联“二豪诗眼应惊叹,觅句遥知与我同”,表达了诗人对与自己有相似感受的“二豪”的期待和敬仰。这里的“二豪”可能指的是与诗人志趣相投的文人或知己,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这一联既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艺术共鸣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情怀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共鸣的渴望,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宿鹿苑书松上人房二首(其一)

数峰烟翠叠黄昏,忽见松间窈窕门。

好境未将佳句写,幽怀先与故人论。

隔林每恨音容阻,此夕相逢笑语温。

雪意不成应有月,夜深同看涌金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宿鹿苑书松上人房二首(其二)

冷斋托宿自携衾,卧听松风度栗林。

黄卷青灯纸窗下,白灰红火地垆深。

梦回清响春岩溜,夜久幽香喷水沈。

惯作横刀眠下板,为君令有住庵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李师尹以端砚见遗作此谢之

歙珍先数刷丝纹,那料端溪更逸群。

已作退闲今似我,温然自重尚如君。

岂宜禅室埋声价,合在文场著策勋。

忍垢风棂应有梦,梦随笔阵扫烟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次韵王节推安道见过云盖二首(其一)

湘山名与故山齐,寺在沙村断岸西。

系马槐根秋雨歇,倚栏云际暮猿啼。

公宜谈笑光台阁,我合摧颓老涧溪。

袖有新诗如泻出,逼人骏气不容羁。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