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怪惜春词,悲秋赋,毫端写得无据。

君归仍是客,尽瘦鹃啼遍,故山何许。

惨绿华年,悼红芳泪,谁念京尘行旅。

俊游侬亦倦,把悟后风光,玉箫吹去。

但记取今宵,幽坊月暗,剪镫人语。香骢门外驻。

惊飘泊、一例花辞树。

漫回首、凤城楼阁,影事瞢腾,隔花便隔人天路。

恨旗亭那角,偏遮断、梦来寻处。还剩维摩旧侣。

病榻茶烟,定了禅心泥絮。者回又伤迟暮。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怪惜春词,悲秋赋"开篇,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毫端写得无据"暗示了诗人试图捕捉却又难以留住美好时光的无奈。接下来,"君归仍是客"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尽瘦鹃啼遍,故山何许"则借杜鹃鸟的哀鸣,抒发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惨绿华年,悼红芳泪"描绘青春不再,惋惜红颜易逝,"谁念京尘行旅"则透露出漂泊异乡的寂寥。诗人感叹自己倦于游历,选择在"悟后风光"中吹起玉箫,寻求心灵的宁静。

"今宵幽坊月暗,剪镫人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夜景,"香骢门外驻"则勾勒出离别的场景,花落树下,令人黯然神伤。诗人遥望远方的"凤城楼阁",却只能感受到模糊的记忆和遥远的距离,仿佛人与人之间已隔绝如天地。

"恨旗亭那角,偏遮断、梦来寻处"表达了对往昔欢聚之地的怀念,以及梦境被现实阻隔的失落。"维摩旧侣"和"病榻茶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禅意,"定禅心泥絮"暗示他试图通过禅定来超脱苦痛。

最后,"者回又伤迟暮"直抒胸臆,感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易顺鼎在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申浦访雪,贞校书闻已玉容有主,赋此寄何诗孙

向银缸唤酒,锦瑟裁诗,万感依前。

绿叶成阴早,算寻春有例,又误樊川。

凌波旧鸾辞袜,湘梦悄难圆。

负一镜芳悰,一镫茜影,一箭华年。丁帘。

隔春远,料嫁后云英,瘦损谁怜。

寄语君翻慰,胜青琴吊月,紫玉埋烟。

闹红单舸何处,吹笛嫩凉天。

听唱到吴娘,潇潇暮雨来系船。

形式:

水调歌头.青溪小住,画桨迎潮,制此词,倚楫而歌之。如向廿四桥头闻箫声隐隐也

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

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

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

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

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

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

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形式: 押[侵]韵

高阳台.题李右橙汉皋怨词,用小长芦咏叶元礼事原均

镜屉抽尘,钿扉掩月,谢娘庭院菭深。

那角红墙,层层隔断春阴。

帘波织得愁如海,更无端、添个冤禽。悄难禁。

憔悴文园,病雨秋衾。

妆楼几度斜阳,换甚湘天锁恨,一碧沈沈。

翠槛惊鸿,依前照影江浔。

瑶徽待写芳皋怨,又西风、冷到琴心。镇愁唫。

画里重看,梦里重寻。

形式: 押[侵]韵

齐天乐.为王种㮙题美人画幅

绯罗坊畔东风紧,脸霞偏又吹聚。

小卓蛟丝,高楼凤竹,约略钗光如许。管城春雨。

写一段湘天,二分愁绪。

淡拥螺山,翠痕争向笔尖舞。

罗巾此时慵裹,让弯环月子,偷学眉妩。

酒后横陈,镫边侧看,犹胜玉颜尘土。箫台梦苦。

怕泪涴秋奁,坏妆难补。只隔些花,春魂听欲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