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君实挽诗(其一)

七日阴霾事可知,楼船鱼贯果谁为。

人心自感兴元诏,天意难同建武时。

黄屋朔风那有济,角巾东路觉无期。

公为万古纲常计,儿女扳船不暇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连续七天的阴雨天气已经显而易见,楼船如鱼群般排列,究竟是为了谁呢?
人们心中自然感受到兴元年间皇帝的诏令,但天意却难以与建武时期相同。
皇宫中面对北方寒风,似乎无法带来帮助,向东而去的道路遥不可及。
您为了千秋万代的纲常大计,儿女们虽然拉着您的船,却没有时间去悲伤。

注释

七日:连续七天。
阴霾:阴雨天气。
楼船:大型船只。
鱼贯:像鱼群一样排列。
谁为:是为了谁。
人心:人们的心。
兴元诏:兴元年间的诏令。
天意:天命。
建武时:建武时期。
黄屋:皇宫。
朔风:北方寒风。
济:帮助。
角巾:古代文士的头巾,此处指隐士。
东路:向东的道路。
觉无期:遥不可及。
公:您(对对方的尊称)。
儿女:儿女们。
扳船:拉着船。
不暇悲:没有时间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汤炳龙所作,名为《陆君实挽诗(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时事的忧虑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

"七日阴霾事可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阴郁的气氛,七天不见晴空,象征着政治社会的不稳与动荡。"楼船鱼贯果谁为",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追逐利益、无所适从的心态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人心自感兴元诏"一句,指的是人们对于新的政令或者政治变动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反应。接着"天意难同建武时"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建武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年,被誉为贞观之治,而这里作者表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暗示当前政局难以复制古人盛世。

"黄屋朔风那有济"中的“黄屋”通常指代皇宫或朝廷,"朔风"则是边塞之地的寒风,意味着朝廷的救赎无从谈起。"角巾东路觉无期","角巾"古时士人常戴,以示清贫,这里可能指代知识分子或士人,而“东路”则是通往边塞之地的道路,"觉无期"则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和无望。

最后两句"公为万古纲常计,儿女扳船不暇悲",展现了作者作为士人的胸怀与责任感。他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计,而非个人的悲欢。"儿女扳船"则是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家庭生活场景,但在这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无暇顾及个人悲喜,只能顺应时代巨轮前进的情状。

总体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虑,是一首集思虑与情感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14)

汤炳龙(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陆君实挽诗(其二)

间关海岛岂谋身,婴臼存心力不能。

天上龙章空结梦,人閒鱼腹了中兴。

英雄一死从君父,忠义遗编托友朋。

万里楚魂招不得,诗成惟有泪沾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江贯道百牛图

我本山阳田舍叟,家有淮南数千亩。

江南倦客老不归,此田多为势家有。

犹记少年学牧时,去时日出归日西。

我生衣食仰此辈,爱之过于百里奚。

祗今辛苦耕砚席,无处卖文长绝食。

卷中邂逅黑牡丹,相逢喜是曾相识。

负郭无须二顷田,一双栗角能几钱。

数口之家便可饱,要如此图知何年。

平生富贵非所愿,城府近来尤可厌。

何时倒乘牛背眠东风,胜如仰看宣明面。

形式: 古风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异,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馀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怜。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怜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保金蝉之墓终弗毁。

形式: 古风

净瓶常带水,破衲任生尘。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