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务简凭危槛,凝然感物华。
孤村经野烧,极浦见渔家。
滩急舟难渡,山高日易斜。
明时如道在,焉复痛怀沙。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和李逢同年水阁闲望》。诗人站在高高的水阁上,视野开阔,心境悠然。他观察到的是野外村庄被野火烧过的景象,远处的海滨小屋若隐若现,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画面。江滩上的水流湍急,船只难以渡过,山势陡峭,太阳渐渐西斜。诗人身处太平盛世,却仍能感受到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不禁引发对历史沉思,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情感。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不爱簪裾陪盛列,终年深隐养天机。
静闻风雨眠渔艇,闲称林泉挂道衣。
门接水村多野色,鹤当莎径立残晖。
高吟幽赏无羁束,始觉趋时事事非。
清秋吟更僻,况复古亭间。
少梦虫声碎,无风树影闲。
月华澄曲沼,霜气满空山。
不见张夫子,谁人共往还。
西风起穷巷,众木又彫零。
蕙浦月华白,竹窗灯影青。
故人难重见,邻笛不堪听。
行傍秋池上,孤吟对远星。
遥夜独无趣,恍然思故交。
泉声飞石壁,星影动林梢。
志壮难低俗,情闲任献嘲。
秋山虽入望,犹不似衡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