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堂二首(其二)

青罗熨镜正揩磨,上有虚堂发兴多。

大热端能排酷吏,广寒只合在嫦娥。

又成画舫珠帘去,可奈红妆翠盖何。

纵使曲肱无别梦,一尊风月弄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青色的丝绸擦拭镜子,镜面映照出空旷的厅堂,激发了许多思绪。
炎热的天气能够驱赶严厉的官吏,而广寒宫则只适合住在月宫仙子嫦娥。
又乘着画舫,珠帘摇曳,离去的景象让人无奈,面对华美的车盖如何应对。
即使身处简陋,没有其他梦境,也能借一杯清风明月,自在逍遥。

注释

熨镜:擦拭镜子。
虚堂:空旷的厅堂。
酷吏:严厉的官吏。
广寒:指月宫,嫦娥居住的地方。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红妆翠盖:形容女子的华丽装扮。
曲肱:弯着胳膊,形容简朴的生活。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自然景色。
婆娑:形容姿态优美或动作轻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风月堂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青罗熨镜比喻风月堂的清雅,暗示堂内氛围宁静,擦拭得洁净明亮,仿佛能激发人们心中的雅兴。"大热端能排酷吏",通过炎热天气与堂内的清凉对比,表达了对公正清廉的向往,认为这样的地方能驱逐严苛的官吏。"广寒只合在嫦娥",则将风月堂比作广寒宫,暗示其高洁如同月宫,适宜清高之士居住。

"又成画舫珠帘去"描绘了堂内可能举办的宴饮活动,华美的船只和珠帘增添了堂中的热闹气氛。然而,"可奈红妆翠盖何"一句,又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无奈,暗示他更倾向于风月堂的清静与超脱。

最后两句"纵使曲肱无别梦,一尊风月弄婆娑",诗人表示即使身处简朴环境,也能在风月堂中找到乐趣,享受清风明月,悠然自得,不为俗世纷扰所困。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风月堂的喜爱之情。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风月堂二首(其一)

西湖地僻少人知,隐吏官曹占作池。

浩荡芙蕖风过夜,扶疏杨柳月明时。

虽多不用一钱买,纵少足供千首诗。

但使尊中深贮此,卮刀细薄可无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代书抵筠守谭崧老求茶笋

问讯江南美,人推道院州。

雨前收雀舌,雪底荐猫头。

有客同僧过,频年遣仆求。

故交今五马,解送老庞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岭

乞得身闲又禦魑,干戈瘴疠两危机。

三年似涉新冰过,十口今持旧璧归。

天静不忧鸿北向,月明休咏鹊南飞。

只应黄帽青鞋底,城郭人民有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发宜兴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将家上铁头船。

客留阳羡只三月,归去玉溪无一钱。

观水观山都废食,听风听雨不妨眠。

从今布袜青鞋梦,不到张公即善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