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历下亭有感

男子当为四海游,又携书剑客东州。

烟横北渚芰荷晚,木落南山鸿雁秋。

富国桑麻连鲁甸,用兵形势接营丘。

伤哉不见桓公业,千古绕城空水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男子应当志在天下,手持书籍剑器游历东方州郡。
傍晚时分,北岸烟雾弥漫,荷花菱叶摇曳,南山树叶凋零,大雁南飞秋意浓。
富裕的国家农田连片,如同鲁地的桑麻,军事形势与营丘相邻。
可叹啊,未能见到桓公那样的功业,千百年来,只有城边的河水空自流淌。

注释

男子:指有抱负的青年。
四海:天下各地。
携:携带。
书剑:书籍和剑,象征学识和武艺。
东州:东方的州郡。
烟横:烟雾弥漫。
北渚:北方的水边。
芰荷:菱叶和荷花。
木落:树叶落下。
鸿雁:大雁。
富国:富裕的国家。
鲁甸:鲁地的农田。
用兵:军事行动。
形势:地理形势。
营丘:古代地名,今山东临淄附近。
桓公:齐桓公,春秋时期的霸主。
业:功业。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马定国所作的《登历下亭有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时局的感慨。首句“男子当为四海游,又携书剑客东州”,体现了男儿志在四方,胸怀壮志的形象,诗人以自身经历寓言,表达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接下来两句“烟横北渚芰荷晚,木落南山鸿雁秋”,描绘了历下亭周边的自然景色,傍晚的烟雾笼罩着荷花丛生的水边,南山上落叶飘零,大雁南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秋意氛围。

“富国桑麻连鲁甸,用兵形势接营丘”则转向对国家社稷的关注,诗人赞赏当地农业丰饶,桑麻遍地,同时也暗示了军事形势的重要性,与古代齐国的营丘(今山东临淄)相接,暗指历史上的军事战略。

最后两句“伤哉不见桓公业,千古绕城空水流”,诗人惋惜未能亲眼见到像齐桓公那样的英雄人物建立的伟业,只剩下历史的遗迹和流水环绕古城,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抱负的抒发,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金代文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收录诗词(30)

马定国(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豫阜昌初,累官翰林学士。尝考《石鼓》为宇文周时所造

  • 字:子卿
  • 籍贯:茌平

相关古诗词

山居杂诗六首(其三)

树合秋声满,村荒暮景閒。

虹收仍白雨,云动忽青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前高山杂诗.天池

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晋堂堂四望开。

不上朝元峰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台山杂吟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台山杂咏五首(其一)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