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题张逸人园林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

露色点衣孤屿晓,花枝妨帽小园春。

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再也见不到往日的人群,我喜爱这山水田园的纯真生活。
早晨的露水打湿衣裳,我在孤岛的小园中欣赏花朵,春天的气息让我摘下帽子。
时常带着孩子们在各座山峰间游历,悠闲地在水边洗漱胡须。
游玩尽兴后回到家中,与朋友们举杯共饮,茅草屋檐下挂着紫色的荷叶头巾。

注释

时:时间。
人:人们。
奉养:供养,享受。
露色:早晨的露水。
妨:妨碍,此处指吸引。
幼稚:年幼的孩子们。
濯:洗涤。
兴罢:游玩结束。
对酌:相互饮酒。
茅檐:茅草屋顶。
挂著:挂着。
紫荷巾:紫色的荷叶头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名为《又题张逸人园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擅长以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

"藏头不复见时人,爱此云山奉养真。"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自然之中的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藏头"指的是远离尘世,"不复见时人"表明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纷扰,而"爱此云山奉养真"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

"露色点衣孤屿晓,花枝妨帽小园春。"

这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早晨露水滴落和春天花开的情景所感受的宁静与喜悦。"露色点衣"形象地描绘了一层薄雾似的清晨露珠沾湿衣服,而"孤屿晓"则营造出一个幽深而又清新的早晨氛围。"花枝妨帽小园春"则是诗人在欣赏小巧精致的庭院中春意盎然时的情景。

"时携幼稚诸峰上,闲濯眉须一水滨。"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亲近的愿望。"时携幼稚诸峰上"意味着偶尔带着孩子登山探险,而"闲濯眉须一水滨"则是诗人在闲适的时光里,用清澈的溪水洗涤脸部,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悠然自得。

"兴罢归来还对酌,茅檐挂著紫荷巾。"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游玩之后,回到家中,与友人共饮美酒的情景。"兴罢归来还对酌"表达了诗人的欢乐与满足,而"茅檐挂著紫荷巾"则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隐逸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164)

韩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 字:君平
  • 籍贯:南阳(今河南南阳)
  • 生卒年:754

相关古诗词

东城水亭宴李侍御副使

东门留客处,沽酒用钱刀。

秋水床下急,斜晖林外高。

金羁络騕袅,玉匣闭豪曹。

去日随戎幕,东风见伯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

薛公门下人,公子又相亲。

玉佩迎初夜,金壶醉老春。

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更羡风流外,文章是一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华亭夜宴庾侍御宅

世故他年别,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烛外,片雨一更中。

酒客逢山简,诗人得谢公。

自怜驱匹马,拂曙向关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同中书刘舍人题青龙上房

西掖归来后,东林静者期。

远峰春雪里,寒竹暮天时。

笑说金人偈,闲听宝月诗。

更怜茶兴在,好出下方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