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失意何曾恨解携,问安归去秣陵西。
郡斜杨柳春风岸,山映楼台明月溪。
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一枝攀折回头是,莫向清秋惜马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送裴延翰下第归觐滁州》。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失意何曾恨解携,问安归去秣陵西。" 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关心和不舍的复杂情感。"失意"指的是朋友可能因为科举考试失败而感到沮丧,而诗人却表示即使如此,他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郡斜杨柳春风岸,山映楼台明月溪。"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其中"郡斜"意味着县城的边缘,"杨柳"是早春时节常见的植物,以其细长的枝条和嫩绿的叶子著称。而"山映楼台明月溪"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楼台旁清澈溪流在明月照耀下的宁静与美丽。
"江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这两句展示了朋友的才华和学问,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投入。"江上"可能指的是长江或者其他河流之滨,是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地方;"诗书悬素业"则表明诗人的文学成就;而"日边门户倚丹梯"则是对朋友家中的繁华和温馨的描写,可能暗示其社会地位。
"一枝攀折回头是,莫向清秋惜马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别离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珍视。"一枝攀折"意味着在告别时留下的一点纪念,而"回头是"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莫向清秋惜马蹄"则是在劝说朋友不要因为即将到来的秋天而担心旅途中的辛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友情深度表达,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郡斋秋尽一江横,频命郎官地更清。
星月去随新诏动,旌旗遥映故山明。
诗寻片石依依晚,帆挂孤云杳杳轻。
想到钓台逢竹马,只应歌咏伴猿声。
云绕千峰驿路长,谢家联句待檀郎。
手持碧落新攀桂,月在东轩旧选床。
几日旌幢延骏马,到时冰玉动华堂。
孔门多少风流处,不遣颜回识醉乡。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贱子来还去,何人伴使君。
放歌迎晚醉,指路上高云。
此夜雁初至,空山雨独闻。
别多头欲白,惆怅惜馀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