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

伤思易子闻前戒,务学求师是至言。

岂有车鱼延上客,欲将诗礼示诸孙。

青衿散后人千里,黄菊开时酒一尊。

壮岁雄图当自勉,未应长啸入苏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忧虑思虑中,牢记先人的教诲,致力于学习和寻求师长的指导是最宝贵的建议。
哪里会有像古代贵族那样热情款待宾客,只是想通过诗书礼仪来教育后代的行为。
青年人毕业后各奔东西,相隔千里,只有在菊花盛开的季节,才有一杯酒共饮。
正值壮年,应当自我激励,实现宏伟的抱负,不应轻易追随他人门下长啸度日。

注释

伤思:忧虑思虑。
易子:古人教育后代。
前戒:先人的教诲。
务学:致力于学习。
求师:寻求师长指导。
岂有:哪里会有。
车鱼:古代贵族的礼遇。
延上客:热情款待宾客。
诗礼:诗书礼仪。
示诸孙:教育后代。
青衿:学子,指刚毕业的年轻人。
散后:毕业后。
人千里:相隔千里。
黄菊:秋季开花的菊花。
酒一尊:一杯酒。
壮岁:壮年。
雄图:宏伟的抱负。
自勉:自我激励。
未应:不应。
长啸:放声高歌。
入苏门:追随他人门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送门客李秀才赴省试》。诗中表达了对李秀才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寓含了对教育和学问的重视。首句“伤思易子闻前戒”可能指的是对李秀才离别家人的感伤,以及对他传承先人教诲的期望;“务学求师是至言”强调了勤奋学习和寻求良师的重要性。

接下来,“岂有车鱼延上客”描绘了主人以盛情款待宾客的场景,暗示李秀才此行将受到尊重;“欲将诗礼示诸孙”则表达了对后代子孙通过文学和礼仪教育来延续家族文化的期待。颈联“青衿散后人千里,黄菊开时酒一尊”描绘了分别后的遥远距离和秋日送别的场景,寄寓着深深的离愁与祝愿。

尾句“壮岁雄图当自勉,未应长啸入苏门”则是对李秀才的激励,希望他在年轻时要有远大抱负,并提醒他不必急于归隐,而应在仕途上积极进取。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后辈成长的殷切关怀。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太素南游

戕性伤生俗所同,人间今见百年翁。

无稽不学公超雾,有待犹嗤禦寇风。

心到灵源千虑息,气随真火百骸通。

临觞不用嗟离阔,达者相忘道术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王奉议知吴江县

闻说吴江上,长桥百丈虹。

蚝粘能固本,人度若乘空。

明委三秋月,清来万里风。

君知此为政,名惠广无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石昌言归蜀

省署聊休直,皇恩许过家。

朝廷宠儒雅,车骑有光华。

行色星垣动,褒章宰树加。

遥知蜀父老,夹道竞咨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送休上人之荆门玉泉寺

怜师真达者,于世了无求。

万事沤起灭,一身云去留。

楼台金地古,风雨玉泉秋。

安得超尘网,相从物外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