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观音岩过老人峰至天门

奇峰渐延瞩,策杖穷登顿。

独怪夏已深,亭午露犹泫。

悬崖若广厦,少憩慰劳倦。

情为艰险移,目因应接眩。

琪花不知名,古苔讵忍践。

高磴穿林顶,坠石横涧面。

移徙雷雨夕,云有蛟龙战。

再上老人峰,伛偻青松畔。

独居宾师位,不与群峰乱。

豁然天门开,云端双阙见。

阊阖通呼吸,象纬可攀援。

衣裾尽飘扬,御风泠然善。

何必生羽翰,始遂游仙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幽的山中徒步旅行的体验,从观音岩出发,经过老人峰,直至到达天门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奇峰”、“悬崖”、“琪花”、“古苔”、“高磴”、“云有蛟龙战”等,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首句“奇峰渐延瞩,策杖穷登顿”,开篇即以“奇峰”点明所处环境的独特,通过“延瞩”和“策杖穷登顿”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坚持。接下来,“独怪夏已深,亭午露犹泫”两句,通过夏日午后露珠未干的现象,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静谧。

“悬崖若广厦,少憩慰劳倦”描绘了悬崖峭壁如同宏伟的宫殿,短暂的休息能缓解旅途的疲惫。而“情为艰险移,目因应接眩”则表达了面对艰难险阻时心情的变化,以及对周围景色的震撼感受。

“琪花不知名,古苔讵忍践”两句,诗人对未知的美丽花朵和古老的苔藓表达了敬畏之情,不愿轻易破坏这份自然之美。接着,“高磴穿林顶,坠石横涧面”描述了攀登至高处,穿过树林,俯瞰下方溪流的情景。

“移徙雷雨夕,云有蛟龙战”则以雷雨夜的动态景象,隐喻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最后,“再上老人峰,伛偻青松畔”写出了再次攀登至老人峰,倚靠在苍老的松树旁的情景,象征着历经艰辛后的宁静与安详。

“独居宾师位,不与群峰乱”描绘了老人峰的独特地位,不与周围的山峰相混淆,象征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而“豁然天门开,云端双阙见”则以“天门”和“双阙”比喻,表达了达到某种精神境界的豁然开朗之感。

“阊阖通呼吸,象纬可攀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上的自由与探索的可能性。“衣裾尽飘扬,御风泠然善”则描绘了在自然中自由飞翔的畅快感觉,仿佛能够驾驭风力,自由自在。

最后一句“何必生羽翰,始遂游仙愿”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超脱的追求,并非一定要拥有翅膀才能实现,只要心灵能够飞翔,就能达到仙境般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登山过程中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

吴苑(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后海诸峰

寻山兴难已,理策出烟寺。

晴岚漾朝光,薄雾散空吹。

荒途没人径,一石一天地。

环海千万峰,劫初和儿戏。

盼左兴难尽,睐右赏不置。

坠岸千仞青,嵌空一天翠。

平生见名山,履险身忘悸。

独此奇无穷,瞠目不敢视。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到家

巷竹猗猗垂,山桂亭亭覆。

入门拜慈亲,白发颜微瘦。

薄宦十馀年,欢爱类稚幼。

款款问中朝,不私及堂构。

娇儿发垂额,及归尽婚媾。

䦱为孙暗窥,兹客曾未觏。

忆昔少年时,老屋埙篪奏。

树下共嬉游,史先弟随后。

树今已成围,山石还如旧。

拟采南陔兰,相偕饰容臭。

匪敢赋《闲居》,献母南山寿。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峨眉山月歌送许时庵使蜀

我闻峨眉山,插天青嶙峋。

上有太古雪未化,不知天地冬与春。

高悬更有秋空月,雪上清辉尤皎洁。

光耀磊落之奇人,西汉马卿宋轼辙。

况君秋水点双瞳,九天衔命下蚕丛。

清无遗照同山月,毕献珠光锦水中。

形式: 古风

苏门征君孙钟元先生

吾道有攸属,征君儒者宗。

椒山共里闬,少多烈士风。

孝廉举弱冠,怀抱凌苍穹。

倾身救杨左,高义等华嵩。

更入贤相幕,谈笑筹兵戎。

晚值沧桑变,俯首简册中。

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

生徒环讲席,一代开群蒙。

百泉阐妙旨,濂洛渊源同。

岂学鸾凤啸,聊以卧云峰。

屡征不一起,鲁斋有愧容。

伊余景行切,千里思扶筇。

虽托弟子列,恨未接犹龙。

云霄拜短札,薄劣荷陶熔。

迄今二十载,太行仰巃嵷。

朱弦失遗调,叹息抚焦桐。

作诗明向往,滔滔水流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