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韩君表无文编

少师名德振鹓鸾,孙子何为短羽翰。

不使功名藏竹简,宜留文字后人看。

六丁取去嗟韩第,七子亡来恨建安。

赖有上公曾塔葬,多情无用涕汍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少师的名声如同振翅高飞的鹓鸾,孙子为何却未能展翅飞翔。
他不让自己的功绩和名声埋没在竹简之中,而是希望留给后世阅读。
像韩愈那样才华被六丁神取走,建安七子的遗憾令人惋惜。
幸好有尊贵的上公曾以塔葬的方式留存了他的文集,深情无处寄托,只能让泪水流淌。

注释

少师:古代官职,指学问渊博的老师。
振鹓鸾:比喻声望高、品德出众。
竹简:古代书写材料,此处代指书籍。
后人看:留给后代阅读。
六丁:神话中的星宿名,此处象征天意或命运。
韩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此处借指才子。
七子:指建安时期七位著名诗人,如曹植等。
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繁荣时期。
上公:古代高级官员。
塔葬:以塔作为墓葬形式,表示对文人的尊重。
涕汍澜:形容泪水滚滚,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对已故友人韩君表的哀悼之作。诗中以"少师名德振鹓鸾"开篇,赞扬韩君表的高尚品德如同高贵的鹓鸾鸟,暗示其才学出众。接着,诗人惋惜韩君表未能将功名永载史册,只能留在竹简之上,表达了对他的才华未得充分展现的遗憾。

"不使功名藏竹简,宜留文字后人看"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韩君表的文字价值,希望他的著作能流传后世,供后人景仰。接下来,诗人借"六丁取去"和"七子亡来"的典故,表达对韩君表英年早逝的悲痛,以及对建安时期才子凋零的感慨。

最后,诗人欣慰地提到韩君表有幸得到上公的厚葬,但仍免不了为他的离世而感伤流泪,"赖有上公曾塔葬,多情无用涕汍澜",流露出深深的哀思与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表达了对韩君表的敬仰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哀悼。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复用前韵即事奉寄

南充有狂女,何以号仙君。

不食喧愚嗜,忘言耸世欣。

我常饥亦健,公更默能文。

鹤驾如相招,应须即日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幽斋

幽斋无客自焚香,古像谁知静放光。

秋色深来人寂寞,雁声断处月荒凉。

病躯如似小损可,贼势流传大獗张。

可笑韩公忧有分,人言忧责属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思归

忽有故园梦,秋冬恨不胜。

菊难月掩映,梅耐雪冯陵。

客斗南唐墨,僧禅后夜灯。

如何不归去,京国脚腾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总管刘观察相饯于高岩经句杨朝奉出所和诗即席再赋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

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

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

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